(上接一版)
(五)科学统筹发展和安全,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切实改善。25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级“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我县成功创建辽宁首批婚俗改革示范县。孤儿保障率达到100%,我县成为全省唯一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国家试点。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覆盖率达到100%,维修校舍33所,改造操场3.3万平方米。阜新蒙古剧《妙方》荣获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作品。首届中蒙医药文化夜市成功举办。连续四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
公共安全平稳可控。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燃气“带病运行”专项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成功率达到98%。
(六)持续提效争先转作风,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政府系统“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氛围更加浓厚。县政府班子深入基层、企业、园区开展调研442次。
法治建设卓有成效。人大常委会9项审议意见全面落实,250件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复议案件诉讼胜诉率均达100%。“八五”普法有序开展。
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撤销各类议事协调机构179个。12345政务服务便民平台受理诉求11702件,100%实现按时反馈。主动公开政务信息3098条。化解各类政府债务12.5亿元。
2025年工作部署
2025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及县委十五届二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牢把握“一个根本保证、五个统筹”这一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和阜新“两市四区”创建,统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与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资源资产高效开发利用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期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1.68亿元,同比增长6%,直接利用外资实现840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
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以实施高质量项目为引擎,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化项目有效支撑。发挥“招商引资、要素保障、项目包装、向上争取”四大工作专班效能,力争签约项目3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59亿元,同比增长15%。力争实现总投资189亿元的178个重点项目全面落地。
持续壮大主导产业。氟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市首个“百亿园区”。10户企业实现“小升规”。推动铸造产业基地申创省级工业园区。投资2.7亿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个。
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倡导重点景区推行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多景区联票等政策。支持国华乡等乡镇农家乐向民宿提档升级,打造民宿集聚区,启动建设葛根苏木小镇项目。申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二)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县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实施190万亩保护性耕作,新建31万亩高标准农田。打造3万亩于寺镇区域示范灌区,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聚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新建5000亩设施农业,推动福兴地年产6000万株育苗中心建成投用;打造红干椒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红干椒深加工产业;建设老河土花生综合交易市场。全力争创省级特色农业县。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投入衔接资金1亿元实施70个乡村振兴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100名,培养乡村产业振兴“领头雁”带头人20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88%。
(三)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构建宜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
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启动阳光金城、世纪豪庭二期等精品地产项目。投入7400万元全方位推进城区燃气管网建设。投资3500万元维修文化路西段、民族街北段、北环路、建新路及繁荣大街全段15.4公里。
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施划停车泊位4000个,新改建、维修改造农村公路、村内道路450公里,打造美丽宜居村、和美乡村、示范镇村60个。
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创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力争出让各类用地33公顷,推进德大营子玄武岩矿实现“探转采”,加快查马屯铁矿矿业权出让,加大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妥善处置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
(四)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根本,加强生态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持续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实施“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治理6.8万亩,修复退化林5万亩,抚育中幼林1.8万亩。谋划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13.9万亩。开展绕阳河全流域治理,争创全省首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切实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动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巩固氟化工“净空行动”成果,开展水气联合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企业环保治理主体责任。
全面打好生态建设持久战。持续加强自然资源、林业资源网格化监管,巩固推进清洁取暖普及和散煤替代,启动实施东北地区首个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项目。
(五)以科教人才融合为牵引,强化人才建设、塑造创新优势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雏鹰瞪羚企业5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为企业科技创新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巩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全力构建高品质教育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融新格局。全面实施“六大工程”,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现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引进各层次人才2000名以上。推进落实高层次人才安居立业、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拴心留人政策。
(六)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抓手,强化改革引领、打造发展高地
精准实施关键环节“先手棋”。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权责事项清单改革要求,调整完善县乡村财政体制。支持“管委会+公司”模式实质化运行;持续加大园区赋权改革力度,力争实现“园内事园内办”。
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面。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以上,完成“个转企”90户。
服务融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启动中央政府煤炭储备基地项目,推进新阜高速建设,谋划辽蒙东“北粮南运”大通道粮食物流枢纽能力提升项目。巩固与盐城、石河子对口合作成效。
(七)以增强群众幸福感为导向,繁荣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民生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叫响“蒙古贞之夏”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精品文化展演30场次。推进细河北岸22公顷生态游园建设,新建1000平方米群众滑冰场,增设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场地22块。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居民就业1100人以上,招录事业单位及“三支一扶”等人员100名以上,培养创业带头人100名。打造宝地温泉智慧养老健康基地。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设立泡子卫生院等2所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强34家村卫生室。
(八)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基础,筑牢安全防线、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推进治本攻坚行动。建设覆盖21个乡镇的县级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实施道路安防工程100公里。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加强平安县域建设。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守牢不发生区域性财政金融风险底线。
(九)以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为目标,增强履职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突出政治引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把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增强服务大局本领,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落实落地。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政府,完成“八五”普法验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工作。
强化担当作为。坚持干字当头,大兴拼抢争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四下基层”之风,大兴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之风,让党员干部将履职能力切实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恪守廉政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维护良好政治生态。强化财政资金统筹能力,全面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真正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振兴发展征途漫漫,唯有实干方能致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定力、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展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奋力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面胜利,为加快建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县而共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