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数字报首页
 
 
2023-12-26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2月21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包 峰
2023-12-26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多重超预期的风险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团结依靠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内外承压、逆势而上,圆满完成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0亿元、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0.3亿元、增长9%,三年行动实现首战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保持发展定力,稳增长、扩内需、促开放,综合实力稳中有进。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创新打造蒙古贞招商选品会、“返乡回乡看家乡”主题系列活动等载体,开辟平台招商新模式。积极参与辽洽会、“全国知名民企助力辽宁全面振兴高端峰会”等活动,提升展会招商精准度。开展“走请”招商255次,成功签约31个项目。招商引资到位额完成42亿元,增长20%。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创新采取“一批供地、分期摘牌、多次付款”供地模式,强力推行多评合一、联合预审、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包括亿元以上项目14个。

开发开放成效显著。“央地合作”取得新进展,投资11.4亿元的华润新德20万千瓦风电项目落地开工。对口合作进一步深化,携手亭湖区召开红石榴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同大连民族大学建立“府校地”战略合作。阜奈高速竣工通车。完成进出口总额11亿元,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1600万美元,增长220%,对全市任务贡献率近100%。

这一年,我们致力提质升级,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产业支撑坚实有力。

工业经济量质并进。8户企业、10个产品列入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金凯生科实现阜新首个本土企业深交所创业板上市。8户企业实现“小升规”。22个技改项目稳步实施。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75亿元,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开展“双进双促”专项行动,解决融资贷款、要素保障、用工用地等实际问题235项。成功申报8个“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项目。排山楼金矿被认定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重点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

园区建设提速扩规。“一区四园”支柱作用更加明显。氟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开发区荣获2023年度“辽宁优品”区域品牌荣誉称号,品牌价值达到94.8亿元,11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伊利乳品打造全市唯一一座省级“智能工厂”,创建全市唯一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产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力达铸造摘得中国制博会“优秀铸件金奖”,获评省级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品牌和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为国内铸造行业唯一一家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企业。

商旅融合亮点纷呈。宝地温泉康养度假区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十家子玛瑙特色小镇晋升AAA级旅游景区并纳入全省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玛瑙产业基地获评辽宁省玛瑙产业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增长15%。佛寺镇查干哈达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9.2亿元,增长20%。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民众引流助推海棠山枫叶节强势出圈,节庆期间旅游收入增长800%。

这一年,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勇创新、善作为、解难题,内生动力充实有势。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营商环境“万件清理”问题100%办结。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9.7%。395个权力事项编入《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全年为1.1万户市场主体减税降费2.7亿元,净增市场主体11054个,位列全市第一、全省县区前列。46家窗口单位获评第一批“清风辽宁政务窗口”称号。

创新动能全面释放。注册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22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众辉生物等5户企业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5家企业新晋为省级“瞪羚”和“雏鹰”企业。认定升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组建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10个,引进创新创业团队6个,吸纳各级各类人才2200余名。阜新含氟功能化学品中试基地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阜新中试基地“零突破”。

改革红利充分显现。“一区四园”完成机构合并,赋权园区经济管理职能23项,“管委会+公司”模式实现创收。城投集团依托林业、水利等存量资源,增加收益2.7亿元。圆满完成省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起步。辽宁农商银行(支行)挂牌成立。

这一年,我们聚焦三农发展,夯基础、扬优势、兴产业,乡村振兴干中有成。

现代农业长效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13.4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154万亩。新建设施农业5000亩。在于寺镇官营子村建设数字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52家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36万亩良田实施“一喷多促”先进技术。打造省内首个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区。打造2个200亩玉米大豆带状试验示范区,建成9个500亩以上大豆清种和玉米种植示范基地,王府镇“吨粮田”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突破2200斤,全县粮食产量有望突破32亿斤。我县获批国家级玉米和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重点县,获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产业特色优势凸显。建成花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攻关试验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8万亩,老河土镇花生种植基地成功创建全国“三品一标”示范基地。牧原-伟嘉国家数字农业应用基地开工建设,畜牧统计监测工作在全国会议作经验交流。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认证“两品一标”5个,波森特巧玉玉米、桑港挚醇树莓酒获评2023年度辽宁知名农业品品牌。

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投入衔接资金1.1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70个。实施村集体收入突破年行动,“空壳村”全面清零,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13元,增长9%。佛寺镇佛寺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十家子镇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镇,我县成功获批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县。

这一年,我们注重统筹协调,强功能、重建管、优生态,城乡画卷写实有意。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玉龙公园、希日塔拉公园实施维修改造,发展大街北段、文化路东段新建休闲绿地10000平方米,城区内栽植乔木5000余株。新建、改造供水管线3.8公里,新增休闲座椅100套,主要道路装灯率达到100%。升级改造文化路等7条街巷路、2600延长米,硬化路面4.5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卫生达到示范创建标准。强民社区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城乡功能全面完善。新建及维修桥涵30处,建设农村道路416.3公里。381个行政村地名标志全部实现规范化设置。35个乡镇全面实现清洁集中供暖。统筹推进“见缝插绿”“水润阜新”等攻坚任务,高质量开展农村户厕改造“提质年”、城乡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建设大型、小型生活垃圾中转站22座,创建10个和美乡村,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高标准启动全县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完成绿化造林8.8万亩。“两河源头”核心区治理工程被评为全省年度亮点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47.3公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23.5平方公里。11座尾矿库依法关闭,打造2座省级绿色矿山。“河长制”“林长制”责任进一步压实。取缔、规范非法取用地下水企业121家。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民为本,保基本、提标准、促均衡,民生福祉殷实有增。

竭力办好民生实事。投资16亿元实施城乡燃气管道及配套设施改造等十项民生实事。对41个住宅小区、37公里供热管网实施升级改造。52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维修养护饮水安全工程64处。投入9565万元建设改造电力设施。实施4个特困供养服务设施维修改造项目。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造薄弱学校37所,启智学校新址投用,县高级中学建成我县首个德育特色高中。八家子镇农家书屋管理员刘作全获评“中国好人”,包玉明工作室获评辽宁首批戏曲名家工作室,李晓波等9人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承办辽宁省柔道锦标赛,伊吗图镇篮球队斩获“村BA”辽宁选拔赛亚军,文体旅服务中心获评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3个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全部实现当年实施、当年竣工。成功举办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大板镇大板村被命名为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民生保障提标扩面。13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信息化互联互通,7个乡镇卫生院、50个村卫生室实施强基行动,120急救中心启动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医保结算在全省率先实现“刷脸”支付,40种慢特病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镇新增就业149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万人。统筹推进福利事业发展,发放救助金2.1亿元,养老金支出9.8亿元,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提升。

这一年,我们突出平安创建,保稳定、遵纪法、促和谐,治理效能好中有升。

公共安全实现新提升。看守所、拘留所建成投用,有力促进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023行动、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系统实施“管、供、运、用、查、改”燃气安全全链条整治,1011家餐饮经营单位100%完成“三件套”安装。5000余家食品经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氟产业开发区监管方式实现迭代升级。

依法治县取得新进展。启动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坚持新官理旧账,债务风险大幅降低。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全面落实到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248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审计全过程监督作用进一步强化。

社会治理打造新品牌。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四所一庭”高效联动。“阜政通”平台受理案件6075件,12345便民服务平台1.2万件群众诉求实现100%按时反馈。扎实开展“法律七进”和“民法典进乡村”普法宣传活动,省法学会民族法治研究会在我县设立实践基地,务欢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刘力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二、2024年工作部署

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五届二十次全会决策部署,主动践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做到“三个结合”,聚焦“五项重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硬道理和首要任务,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快实现“百十一”奋斗目标,着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阜新创建“两市四区”专项行动中勇当排头,为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建设贡献更大作为和担当!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8.5亿元,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1.33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5亿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10元,增长8.5%。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狠抓项目建设。以招大引强扩增量。发挥落户企业母公司以企引企优势,开创“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招商新局面。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46亿元,增长10%。以项目带动提质量。力争5000万元以上项目新开工50个以上。以细化储备优存量。紧扣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包装中央投资项目。鼓励支持龙头企业转入外埠项目、上马优质项目,全年力争储备项目70个以上。

做强产业平台。强化园区竞争力,加速推动园区改革赋权,有序承接更多审批服务事项。激发园区内生力,实行财政定向保障制度。增强园区承载力,启动实施氟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全方位打造“一区四园”高质量载体。

强化要素供给。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因需制宜组织“银企”对接、人才招聘等活动,加大净地出让力度,缓解企业用钱、用人、用地压力。稳步压降园区工业污水处理成本。推进辽西北供水工程、伊吗图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成投用,提高工业园区用水保障水平。

(二)走好创新升级路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下转四版)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