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高速公路口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阜人员疫情防控政...
  关于加强阜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建议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1年01月29日
 
在政协阜蒙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关于加强阜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建议
齐立楠
2021-1-29
 

齐立楠,男,198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阜蒙县政务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曾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及“维稳安保先进个人”称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特别邀请人士界委员。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是思想引领,根本目标是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中国文明建设。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现状

阜蒙县作为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初步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覆盖。根据《阜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创新推行“1366”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构建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二是初步实现了志愿服务规范化。依托“1+8+N”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县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471个,注册志愿者4.3万余人,制定并策划志愿服务活动127个,组建成立4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90个法律援助联系点。连续多年累计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制、送科技“四下乡”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惠及30余万人次;三是营造了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的内生动力,相关单位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关爱困难群体、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工作,组织开展了“雷锋在身边·情暖蒙古贞”的百千万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引导累计30余万人次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文明实践氛围。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际,我感到全县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农村思想宣传阵地占领不够。在推进文明实践落实上,虽然开展了送文化、送法制、送健康、送科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生活,但在送思想上做的还不够,推送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最新理论成果向农村延伸还不够,农村思想阵地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是与县融媒体中心协同联动不够。运用“互联网+”技术程度还有待加强,虽然在阜蒙融媒APP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版块,但能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有限,没有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融媒体中心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没有真正实现“全县一张网”的管理模式。

三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做得还不够。现有文明实践形式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实践阵地的空间承载能力上存在短板,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还不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宣传工作形式还有待丰富,方式有待创新。

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建议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县,我们应当大胆走出基层宣传工作的传统模式,增强时代感,注重创造性,着力在“新”和“实”两个方面求突破。

(一)守牢农村宣传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农村宣传阵地。一是要筑牢思想文化阵地。要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最新理论成果贯彻落实,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具体活动项目转化,在文明实践过程中,把阜蒙县的发展计划,用生动具体的实践、群众身边的典型、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让党的思想理论走进群众家中,遍布田间地头,让党的最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要创新宣传载体。要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通过农村大喇叭、农村情景剧等形式,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象化载体,拓宽宣传渠道,促进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三是要发挥志愿者主体作用。要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创新志愿服务项目,优化志愿服务举措,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汇聚志愿者力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智能宣介平台。

一是在“互联网+”上下功夫。要整合现有宣传阵地资源,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公共数字文化等项目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文明实践宣传途径,拓展问计于民、全民参与的发展途径,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全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要通过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充分把“四下乡”机制和“云平台”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强化中心(所、站)建设。要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投入,着力构建多层次、分众化、互动式、智能化的综合性文明实践宣传,形成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相贯通、网上网下相叠加的传播覆盖扩大效应,为县域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厚植群众参与根基。

一是在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要准确把握不同身份群众的特点和需求,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针对机关干部群众,要讲好“官话”,原原本本传达好党和国家政策理论知识;针对农村和企业等群众,要说好“土话”,要以群众听得懂、学得会的方式做好宣传,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打造成为距离群众最近的宣传平台。二是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要着眼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所忧,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推进,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党的声音、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我县发展凝聚合力的重要载体。三是在引导群众参与上下功夫。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着力探索建立县、乡、村、人四级文明实践体系,广泛发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营造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人人参与、人人知晓、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营造全民参与、上下一心、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