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是一支常年活跃在蒙古族群众中的民间文艺团体,他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民族特色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为当地群众送去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连日来,王府镇烟台营子村“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走进各乡镇、村屯,用蒙古族传统短调民歌形式,为乡亲们宣讲红色党史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演员们通过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形式,把全会精神唱活、唱透、唱到了群众心中,深受群众喜爱。
“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成立于2011年,起初成员只有团长和烟台营子村几名村民。活动中,他们采用蒙古族短调民歌搭配马头琴、四胡等乐器表演形式,深受广大蒙古族群众的喜爱,同时也吸引不少周边乡镇的“歌迷”纷纷报名加入艺术团。如今,艺术团成员已经达20余人,不论刮风下雨,每到周末,他们都会准时到排练室排练。
十几年来,“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成员带着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喜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信心,用心、用情表演每个文艺节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艺术团既是演出队、还是“播种机”。王府镇“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团员们在传承非物质文化——蒙古族短调民歌同时,还对短调民歌进行了创新,加入了和声、变调等现代流行元素,让自拉自唱的“炕头文艺”变身为多声部、多人说唱的舞台表演艺术。让老百姓享受优秀蒙古族传统文化同时,他们还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编入民歌中,让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深深扎根基层,开花结果。
如今,“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不仅经常到各乡镇巡回演出,还在市区各类晚会上登台亮相,累计演出超过120场。自2016年开始,艺术团还承办了村级春晚,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带来欢乐。
“元灯席勒”民族艺术团团长齐瑞介绍,下一步,艺术团还将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文化,激励更多的人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用文艺作品弘扬民族文化,唱响红色旋律。 (季 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