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春风拂过于寺镇官营子村,庆年家庭农场便铺展开了春耕长卷。
百亩圆葱基地上,70余名工人将翠绿的葱苗精准植入覆膜的田垄,新翻的泥土裹着春日暖阳的气息。庆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岩在田间穿梭——俯身检查土壤墒情,手把手指导工人调整苗距。刚定植的葱苗在春风中舒展着嫩叶。在王岩眼中,这一畦畦圆葱可是“双季金疙瘩”。
王岩介绍说:“圆葱是两茬农作物。田垄内,第一茬可以种圆葱,三月末四月初种植,7月10日左右收获;紧接着第二茬种芥菜。按照去年同期价格计算,每亩地纯收益最少也能达到2500元,两茬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大田高很多。”
这边工人定植忙,那边机械攘肥忙。庆年家庭农场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还积极践行绿色农业理念。农场采取了施农家肥、覆膜滴灌种植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圆葱种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不少学问。工人张大军说:“种植圆葱从耙地开始,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此时气温比较低,地温也比较低,土壤是冰冻的状态。耙地就是为了让土壤更好地吸收阳光,升高地温。第二步是扣地。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土壤融化的深度越来越深,就可以扣地了。扣地一般都要求扣到25公分左右。第三个环节是用机器抛洒农家肥,咱们采用的是普通农家肥和草木灰相结合的肥料。然后是覆膜。一台机器具备了铺管、施肥、覆膜、覆土四个功能,从耙地到定植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
张大军这位种了半辈子圆葱的老把式,提起农场里的圆葱,言语间透着自豪:“我们坚持种圆葱的主要原因就是深受客户的欢迎。我们的圆葱不愁卖,基本每年都是在地头上就卖光了。”
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到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王岩的转型之路见证着现代农业的革新。曾经的农业种植门外汉到如今已成为种植圆葱的行家里手,王岩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种植圆葱的小窍门:“我认为种植圆葱最重要的环节是育苗,把籽下到棚里之后,苗齐、苗壮,这是关键。圆葱种到地里之后,主要是以防病为主,预防圆葱的各类锈病、菌病。这个很重要,圆葱一旦得病了,就很难治,会导致减产。”
在庆年家庭农场,土地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要素,而是孕育希望的摇篮、承载乡愁的根脉。他们躬耕的不仅是脚下的百亩方田,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农业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