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春秋,逝水如歌;几番风雨,征鸿若字。
向来逐梦倾心处,尽在凭栏回首中。一九五五年七月,根据辽宁省政协第一届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九市五县设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市县委员会的决定》精神,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县委员会。一九五八年四月,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县委员会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员会(以下称县政协)。自第一届政协至今,已经是第十五届了。县政协第一届一次会议拥有委员五十六名,到今天,县政协第十五届四次会议拥有委员二百七十九名,今昔对比,显而易见,县政协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政协体量逐渐增大了,委员学历不断提高了,年轮变得厚实了,底气变得雄壮了,发挥作用更加有效了,参与领域更加广泛了。从筚路蓝缕到春华秋实,县政协在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七十载光辉历程。七十年来,县政协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县委同心、与人民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一部团结奋进、履职为民的壮丽篇章。
囊萤聚耀能驱夜,兜雨成渊可载舟。七十年来,县政协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政治引领中把准方向。从成立初期学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改革开放后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再到新时代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县政协始终紧跟党的步伐,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十三届政协以来,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上,县政协坚决贯彻县委意图,确保政协工作始终与县委同频共振。围绕县委中心工作谋划政协履职重点,做到县委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通过建立健全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为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石榴抱籽含珠玉,河汉流云带月星。七十年来,县政协始终深化团结联谊,在凝聚共识中汇聚力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县政协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充分发挥政协包容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合作,支持他们在政协平台上积极参政议政,共同为全县发展建言献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县政协积极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委员深入民族聚居区和宗教场所调研,了解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需求,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同时,注重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其眷属的联系,积极宣传家乡发展变化,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不断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积极推动与喀左、通辽等其他地区政协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宣传推介域内本土的特色优势,为县域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