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祖父和父亲留下的蒙医药血液病治疗方法传承下去,将平凡的工作做好、做精,为患者减轻病痛就是我最大的愿望。”蒙古勒津蒙医药血衰症疗法市级传承人邢志阳如是说。
邢志阳现就职于辽宁省蒙医医院。从医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蒙医药治疗血液病的第一线,肩负起传承民族医药、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担当,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热爱的蒙医药事业。
1965年,邢志阳含着医学世家的“金汤匙”出生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蜘蛛山镇塔子沟村。受祖父邢布利德、父亲邢鹤林的影响,邢志阳自幼就对蒙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每当祖父和父亲为病人诊治时,他就在旁边用心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
蒙医药治疗血液疾病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于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奠基人、被誉为“蒙古神医”的邢布利德。邢布利德师从于瑞应寺门巴扎仓主持喇嘛、五世活佛盖图丹的“道布切”医生乌恩巴雅尔。邢布利德历经多年苦学,精通理论,擅长临证、辨证治疗,运用蒙医药疗法对一些经典著作中的药剂进行优化、改进,征服了号称“软癌”的世界性疑难病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取得可喜疗效。
邢布利德的儿子邢鹤林子承父业,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形成独到见解,研制出6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新药方,被评为全国第五批名老蒙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曾任全国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1991年,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具有浓厚民族医药特色的课题论证顺利通过,总有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得到省内外专家教授一致认定。
邢志阳就是在这样一个蒙医药学浓厚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祖父邢布利德和父亲邢鹤林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邢志阳自幼就得到蒙医药文化的熏陶,使他从小就非常喜欢研究蒙医药学。1991年,邢志阳在内蒙古蒙医学院完成学业后,便师从父亲邢鹤林就职于辽宁省蒙医医院。父亲对他说,这里有很多将毕生心血奉献给蒙医药事业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叮嘱邢志阳一定要勤加学习、虚心请教。邢志阳牢记父亲的教诲,苦读经典、认真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在邢志阳与科室医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论证、多次临床试验,使得蒙医药血衰症疗法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他在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骨髓瘤等病症上也取得显著疗效。
历经30多年的临床实践,邢志阳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众多血衰症患者。随着蒙医药血衰症诊疗方案的优化及梳理,治疗效果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过不断总结,邢志阳提出:血衰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如饮食失调、情志过激等导致胃火失调,影响脾、胃、肝脏功能而精华和糟粕分解受阻或外感湿毒侵入机体及精血,七素代谢功能障碍——血液生成受阻而形成的。
在辽宁省蒙医医院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蒙古勒津蒙医药血衰症疗法”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历经多次梳理、优化,血衰症蒙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正式发布,目前正在全国三级甲等蒙医院试行。辽宁省蒙医医院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勒津蒙医药血衰症疗法”传承基地。该院血液科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蒙医药治疗再障被辽宁省卫生厅评为“民族医重点专病”。
面对蒙医药的传承之路,邢志阳说:“能够就职于辽宁省蒙医医院我感到很骄傲,这里汇聚了蒙医药的精髓。我将在传承蒙医药文化的同时不断努力创新,在蒙医学这一领域不断提升自己,造福于更多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