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天阜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见闻
近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河东村的大田里,辽宁天阜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思远时而弯腰摘下一枚豆荚,仔细检查豆粒的饱满度,时而又将目光转向一旁挺立的植株,查看玉米的成熟度。“预计9月下旬大豆就能收割了,亩产能提高150 斤左右!”马思远笑着说。
2021年,天阜公司从当地流转近2000亩土地,规划1070亩土地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模式进行种植。在省农业科学院和市、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等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实施玉米大豆复种,选择“辽豆15号”“辽豆32号”两个新品种,铺设地下管网和地面滴灌带,运用水肥一体化的田间管理技术,既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更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获得了丰硕的果实。
田里郁郁葱葱,丰收在望。今年,天阜公司通过应用大豆增密绿色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选用“辽豆59”“黑农531”作为示范种植品种,将大豆种植密度由辽宁地区普遍的每亩1.4万至1.6万株提高至每亩2.4万至2.6万株,利用水肥精准调控系统,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将亩产稳定在600斤以上。
大豆亩产提高一大截,增产秘诀是什么?马思远介绍,密植技术要求土壤的平整度较高,示范区通过选用耐密、耐阴、抗旱的大豆优质品种,以及深松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种子精准包衣、宽窄行种植、智能滴水出苗、无人机化控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技术和举措,换来了眼下大豆的喜人长势。
而密植技术带来的惊喜不只是眼前的大豆。天阜公司去年承接了王府镇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共种植 9600亩玉米、100亩旱作水稻和300亩大豆,今年各品种较去年均增加了一定的株数、合理密植,预计亩产将创新高。
“实现农田高产,智慧化管控是关键。万亩示范区内,已建成17处智能灌溉系统泵房。”马思远说。在就近的一处泵房内,记者看到,智能水肥一体机正按照设定的灌溉参数为旱作水稻精准冲水施肥,多功能气象站、虫情测报仪等设备耸立在田间地头,实现农田水肥药精准管理、环境智能调控、作物实时监测。
新技术的应用,让田野焕发新气象。在天阜公司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不仅旱作水稻示范田长势喜人,玉米密植、玉米大豆复种示范田皆是绿意盎然、丰收在望。科技田唱“主角”,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阜新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