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血液为什么会得病?——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诸如化学、物理、生物、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
在治疗血液病方面,阜新蒙医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从邢布利德开始,积累计了丰富的诊疗经验。蒙医药“血衰症疗法”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这里蒙医称之为“血衰症”的病症便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疑难重症。
蒙医药传承谱系
蒙医药“血衰症疗法”是由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奠基人、被称为“蒙古神医”的邢布利德创新研制,并得到国内著名医学专家科学论证,一致认定,兼具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和民族医药特色。
在邢布利德的倡导和努力下,1981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药研究所正式运营,血液科同时成立。
血液科的邢鹤林、白凤鸣两位医生在邢布利德等人培养下,均成为国家级名医传承指导老师,对治疗“再障”皆有独到之处。
经邢鹤林、白凤鸣指导,包金全、李权、邢志阳、宝音朝古拉均在蒙医药治疗血液病方面具有颇深造诣。至此,蒙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传承谱系已然形成。
他们又梳理、制定了血衰症系统诊疗方案,与国内各大医院和医学院校加强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和疗效验证,以提高有效率和缓解率。
血液科诊疗范围
血液科开设专科、专病、专家门诊。擅长诊治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内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多种血液疾病。就诊患者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15个国家、地区。
血液科医学成就
血液科临床医生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血衰症疗法(再生障碍性贫血蒙医药疗法)”传承人2人。现设有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蒙古勒津血衰症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蒙古勒津蒙医流派传承创新项目办公室和血液研究室。
目前,血液科在蒙医药治疗再障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骨髓瘤等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并先后获得蒙医药治疗再障“民族医重点专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诊疗中心”、“再障”省级重点专病等多项医学成就。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蒙医人励精图治,守正固本,勇于创新,并通过代代相传,将蒙医药治疗血液病疗法发扬光大,为保障血液病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