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齐心协力除冰雪 为民出行保畅通
  风雪中守护平安
  石海峰:脚踏实地 坚守“粮”心
  参与道路救援 倾力保平安
  投身公益救援 爱心回报社会
  顶风冒雪为被困车主送食品
  徒手推车帮车主脱困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1月11日
 
石海峰:脚踏实地 坚守“粮”心
2021-11-11
 

日前,笔者到旧庙镇哈四村村民石海峰家采访时,石海峰一家人正忙着在地里秋收。在一大片玉米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一南一北收割着玉米;每台后边各跟着两台农用运输车负责装运。收割机一过6条垄,一个来回就将运输车装满了。为方便联系,6位驾驶员脖子上都挂着对讲机……

哈四村土地平坦肥沃,适合玉米生长。站在村最南边高点上俯视全村,视野之内都是成熟的玉米,犹如一片金黄的海洋。收割机往来穿梭,一派现代化农机流水作业场面映入眼帘……

石海峰沉稳帅气,性格略显内向,是居民组最年轻的男劳动力。石家老少三辈儿4口人:石海峰的父亲石全65岁,石海峰及妻子都是40岁,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

除了自家的耕地外,石海峰为村民代耕托管2000多亩,是村上有名的种田大户。

石海峰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民。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由于有文化、懂科学、会管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被他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农业机械方面有特长,是村民的农机“师傅”,谁家农机有点小毛病,到他手一准儿能修好。

石海峰还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9年前,他组织成立了玉米种植合作社,他任社长。合作社为农民代耕2000余亩土地,每亩纯收入不少于50元,每年纯收入近十万元。

石海峰家有全套的农业生产机械,有农机耕具20多台套。播种时节,出4台套免中耕播种机,保证在两周内耕完近3000亩地,真正做到适时播种。今年夏天,他又购置了一台大型收割机,现在有两台套收割机,能保证在一个月内收割完2000亩地。

石海峰告诉笔者,这几年他家仅农业机械这一项就投入资金达100多万元。笔者细看了一下,石家有存放农业机器的厢房两排、16间,都装得满满的。

这几年,石海峰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2020年3月末,他投资15万元购置了一台704拖拉机及全套农机具;投资31万元购置了一台秸秆粉碎打捆机,他要让村民的秸秆全部粉碎打捆成养畜的饲料,帮助村民解决收秸秆的难题。

石海峰特别讲诚信,对代耕农户说到做到,邻里街坊特别信任他。用村民林先生的话说:“把地让他代耕,不论春种、夏管还是秋收,我们什么也不用操心,到时候直接将玉米送到家里。”

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个成功的女人,石海峰的爱人王秀琴是个过日子的好手,不仅把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会开各类农用机械,是石海峰的贤内助。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自2018年起,还成了网络红人。2020年,由于疫情等原因,王秀琴网上销售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种子几千斤,将阜新的种子卖到西双版纳。如今反馈消息称,她卖的玉米种子质量好、产量高,很受当地农民欢迎。2021年春,王秀琴的种子销售量比2020年翻一番。笔者采访当天中午,从地里开收割机回到家的王秀琴,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摄像头,通过网络向她的网友们介绍家里今年的收成、玉米长势,以及堆满院子的金黄玉米堆……

“其实,一个家庭里,夫妻俩都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确实有一定道理。”这是石海峰主动同我说的一段话。

石海峰介绍说:“我们家3口大人没有闲时候,别看父亲年龄大点,家里家外样样都拿得起来、放得下去;我媳妇更是多面手,院里所有的车都会开,春耕、夏管、秋收农业机械她都会开,开得比我还稳当。她比我还爱学习,这两年通过网络学了好多东西,能赚钱,过日子比我还精细。”

石海峰说,如今,中央这样关心咱农民,咱们更得甩开膀子加油干!最近,我已经申请将我们的种植合作社改为石海峰家庭农场。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做一个有文化、讲科学、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生产出更多粮食,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史庆友 贾  桐)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