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强调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
  切实抓好春耕生产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刘彦鸿等党政领导与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挪穷窝拔穷根 走上致富路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2-4-22
 
挪穷窝拔穷根 走上致富路
2022-4-22
 

  讲述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村民 姚东红

1983年,我退伍以后回到老家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一家人吃穿用全靠20多亩山坡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因为张罗儿子的婚事,欠下两万多元债务。那时,一年纯收入也就2000多元,还清债务不知道要到啥年月。我成了村里的贫困户,整天耷拉个脑袋。

转变要从2012年说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庆年牵头成立了“庆年家庭农场”,从村民手中流转耕地2万亩,实施大规模的集中连片种植。我的耕地也流转出去了,种了一辈子地,突然不种了,也不知道干点啥。

这时,张庆年号召大伙扣蔬菜大棚。前两年,村里也有人干过大棚,结果冬天下大雪,压坏了棚顶,赔了不少钱。打那以后,乡亲们一提扣大棚,脑袋都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作为党员,我虽然不能拖后腿,可是心里也不免犯嘀咕。

在我家炕头上,张庆年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好几回,终于把我说开窍儿了。我扣了4个蔬菜大棚,全种上了尖椒。村里包技术、包种苗、包销售,让我没了后顾之忧。全家人起早贪黑地干,一年下来赚了八九万元。我还清了饥荒,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一家人的日子,打那以后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里建了畜牧养殖基地,儿子、儿媳妇养了20多头肉牛。我在村里的养驴合作社上班,一家人一年赚个20万元不成问题。

这两年,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村里建起8幢居民楼,电梯入户,物业管理,10年免交取暖费,再也不用烟熏火燎地烧炕取暖了。我们一家六口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搬进了电梯楼。

村里还新建了农贸市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幼儿园,住楼房、用自来水、逛超市,守家在地把钱赚,这日子过得真美啊!

官营子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村变成全国文明村,我家也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小康之家”。衷心感谢党的脱贫攻坚好政策,让我挪穷窝、拔穷根,走上致富路。                (辽宁日报)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