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小红椒做成大产业
  文艺演出送祝福
  “遗”路生华贺新春
  志愿服务送健康
  新闻速递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1-21
 
我县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
“遗”路生华贺新春
2025-1-21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王梦迪  洪艺萌 安  珊 实习生   刘亮孜) 1月17日,贺新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遗”路生华在我县民族博物馆开幕,吸引众多市民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现场举办了揭牌仪式,嘉宾们纷纷在签名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祝福,为展览增添了喜庆氛围。

展览现场,葫芦雕刻、玛瑙雕刻、扎刻作品等非遗作品琳琅满目,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览中,葫芦雕刻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精湛技艺,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非遗作品,还可以亲身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

谈及观展感受,学生王美淇说:“此次参观活动,帮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非遗世界的大门。我不仅了解了家乡非遗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还看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神奇。一幅幅精美的非遗作品,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此次非遗展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展览让观众深入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同时,活动也为我县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方向。

据介绍,本次展览精选阜新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分别是蒙古勒津烙画、何红月剪纸、蒙古勒津剪纸、蒙古勒津版画。这些非遗项目充分展示阜新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推动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县民族博物馆馆长刘冉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宝藏、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2025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县民族博物馆特此举办了‘遗’路生华——贺新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民众更深地了解到阜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