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县纪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召开
  县纪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召开
  关于进一步巩固壮大新时代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的建议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5-1-21
 
县纪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召开
——在政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
2025-1-21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县域医共体已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到2025年底,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一直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自2019年启动医共体建设以来,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总结了医共体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2024年,重新谋划调整了“1+4+36+381”模式的县域医共体新布局,并挂牌成立县医疗健康集团。目前,县人民医院已经建成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检查检验中心,创伤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完成了13家乡镇卫生院与牵头医院信息化互联互通,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县域医共体建设进入新的里程。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补助资金未能及时到位,严重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自2023年以来,我县公共卫生经费、基药改革经费等维系基层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各项资金始终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卫生机构运转困难,大约90%的乡镇卫生院已经出现职工开工资困难、医院不能正常运转的问题。另外,多年来,各基层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负债,动辄数百万元,给医疗健康集团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冲击,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2023年,全市推行DIP支付方式改革,导致同一种疾病、同一种治疗方式,尽管医疗支出相同,但不同级别医院之间,DIP结算金额不同。基层卫生院结算金额最少,二级医院次之,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一、二级医院的发展。

三是公益体制未能有效落实,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政府办乡镇卫生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未能有效落实,在没有明确政策、明确部门职能、没有财力保障的前提下,医共体改革推进举步维艰,工作难度很大。

四是人才短缺、医疗设备老化,严重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县级及乡镇卫生院人才流失严重,又很难招到高学历毕业生补充,导致乡镇卫生院医学人才匮乏、后继无人,医疗技术能力削弱,造成大量患者外流。目前,我县70%的基层医疗机构仍在使用老旧淘汰设备,无法与信息化系统对接。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定期调度医疗机构的资金补助落实情况,制定监管制度,加大资金到位情况的监管力度,从而缓解医院因药品零差价、耗材零差价政策实施后收入减少带来的经营压力,保障医疗服务的持续性和质量。

二是调整医保支付政策。切实推进医保总额付费改革制度的有效落实,将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县域内治疗。DIP结算中,缩小公立编制医疗机构之间的系数差(三级1.0、二级0.85/0.8,一级 0.6),建议将常见病设置单病种结算(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基金支付金额一致)。按照“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原则,将结余的医保资金用于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等业务工作。继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支持力度,将一般诊疗费、医疗服务项目补助纳入财政和医保预算项目,给予保障。

三是公益体制有效落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作为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却未能享受人员经费的待遇,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改革财政补助方式。积极兑现国家医改对人事、药品、耗材、工资等的“政府花钱买服务”补贴。落实乡镇卫生院一级公益卫生机构的在编人员全额拨款、县级医疗机构的差额拨款、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对老年村医(已超过退休年龄)的基本生活补贴。只有解决了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基础公共卫生水平。基础公共卫生工作抓好了,医保就节省了大笔不该浪费的资源,如此,医共体建设才能正常有序发展。

四是拓宽招才引才渠道。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缺人才招聘等方式引进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医疗机构实施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落实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灵活用人政策等。政策引领,拓宽招才、引才渠道,更好地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紧缺的情况,改善当下基层人才短缺的现状。完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搭建,全面实现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会诊”工作,让患者少跑路、信息多跑路,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医保支出。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