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军,男,汉族, 中共党员,1967年1月出生。曾获得县机关党委“优秀党员”、县“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县政协“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现任阜蒙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委员会文学艺术界委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我县从2006年9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来,经工作人员不懈努力,已申报注册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5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1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91项,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工作成绩斐然。然而,在众多非遗项目申报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传承人即将“断档”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现状
阜蒙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3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59人,县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168人,共235人。国家省市县各级非遗保护项目91个,平均每个项目现在传承人1.6个,还不到2人。在国家级3个项目中,其中一个血衰症疗法传承人已去世。省级15个项目中,只有4个项目有传承人,其中一个传承人已去世。此外,蒙郭勒津祭祀敖包、蒙郭勒津蒙医药、蒙郭勒津好来宝、蒙郭勒津刺绣、蒙郭勒津服饰、蒙郭勒津烙馅饼、蒙郭勒津喜塔尔、蒙郭勒津查玛舞、蒙郭勒津安代舞、蒙郭勒津婚礼、三沟白酒酿造技艺等11个项目的传承人还没有得到审批。现有各级传承人多数年龄偏大,能力有限。随着传承人的老化、生病、去世,有些非遗保护项目已经不能接续和展示。
二、存在问题
(一)传承人队伍弱小,面临“断档”现象。
我调查中了解到,非遗保护项目有传承人的,年龄偏大,接续力量不足,目前尚可支撑,不久就会出现有项目没有传承人的现象。在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中,有11个申报成功的非遗保护项目没有传承人,市县级传承人若要晋级省级传承人尚需时日。因为非遗项目的技艺难学,需要多年磨炼,由于没有激励政策,学习非遗技艺的人很少,参与学习的人,积极性不高,导致传承人队伍后继乏人。长久下去,即使申报成功,有些项目也要面临失传的危险。
(二)对传承人培养认识不足,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非遗传承人承担着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责任,是一个项目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对他们的培养关系到一个非遗项目能否得到完整性、规范性、传统性的传承弘扬,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技艺的进步。目前,只有少数非遗传承人接受过培训,大多数传承人还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现在,相关部门培养传承人的紧迫感不强,长效机制和具体措施还不到位。
(三)缺乏非遗精品化项目,挖掘保护力度不够。
在现有的非遗项目中,除乌力格尔、东蒙短调民歌、血衰症疗法、马头琴演凑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外,其他市县级非遗项目还缺少包装宣传、精雕细磨、巡演展示,形不成精品项目。在挖掘整理上,一些项目只停留在立项阶段,还没有做到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搜集到的现有资料不精不细,不够完整。
(四)缺乏非遗传承保护积极性,全民参与意识不高。
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工作了解有限,对非遗项目内容不太清楚,不知道保护非遗的作用和意义,群众提供线索和保护意识不强。非遗保护工作在一些部门单位和群众中被轻视或忽视,导致挖掘、保护、传承受到影响。
三、几点建议
(一)认真落实《阜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年度下拨非遗保护专项经费。
参照国家和省级下拨传承人传承经费的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对市县级传承人发放传承补贴,按年发放到人头。继续推进非遗展演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活动,激发孩子们和各界群众对非遗传承保护兴趣。同时,定期举办各类非遗项目培训辅导,对传承人和学员的传承成果和学习效果制定奖励机制,激发传承人和学员的积极性。再有,每年为传承人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按要求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另外,要关爱传承人队伍,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中的难题,宣传他们的事迹,鼓励他们的干劲,尊重他们的工作,增强传承人的荣誉感。鼓励传承人收徒拜师,形成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传承人链条。
(二)高度重视传承人队伍的培养教育,建立非遗传承人培养教育长效机制。
我县要积极争取上级非遗部门的支持,开展各门类非遗专家授课的培训教育活动,搭建各省市县传承人交流学习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和观摩省内外的非遗展演以及辅导教育工作,开阔传承人的眼界和思路。同时,制定传承人中长期的培养教育计划,培训要坚持连贯性,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定期检验学习成果。
(三)着力打造非遗精品项目,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
相关部门要组织非遗保护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细致的田野调查,逐项深入挖掘整理非遗项目,尽快完成立项的项目材料整理和传承人的确定。对条件具备的非遗项目,从材料整理、音视频录制到项目展示,都要做好纸质版和音视频版项目包装,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向外宣传和推介,做到资料完备,展演精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遗项目。平时,要组织人员加强演练,力求精美,成熟一个,打造一个,并做好精品项目储备,随时可以展演展示。另外,研究探索精品项目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设计开发研制非遗产品,制定落实演出奖励办法。
(四)大力宣传非遗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提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意识。
我们要利用下乡展演机会,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知识和重要性,奖励非遗线索、资料和人员的推荐者。邀请非遗保护工作专业人员,组织向社会各界开展的相关培训和非遗知识普及,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对非遗保护的认识。与此同时,要做好各单位的协调沟通,搞好系统内各部门间的配合和支持,凝聚非遗传承保护力量。此外,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非遗保护传承人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积极申报国家、省非遗生态保护区,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全县各级组织要组织学习好《阜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照《条例》规定进一步落细落实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