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化石戈镇党委以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精彩画卷。
在化石戈镇党委班子的带领下,一项项特色产业叫得响,一个个扶贫车间立得稳,一片片特色种植区、养殖小区见成效,老百姓的财路越来越广,幸福的日子看得见、摸得着。
强化思想武装
抓实基础党建
化石戈镇党委始终坚持把“管党治党”责任扛在肩上、摆在首位,把党建工作放在全镇工作大局的首位常抓不懈。为进一步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镇党委压实责任,细化任务,形成了党委书记总体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格局。
在工作中,化石戈镇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镇党委书记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专题党建工作会议,组织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班子成员讲党课等形式推进党建工作,全镇12个支部所有党员在所在支部集中学习和开展自学,教育培训党员500余人,党员学习培训达到全覆盖。
党支部运用形式多样、贴近群众、务实管用的方式,把最广大的基层党员和群众发动起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振兴。在万德号村,实施书记抓党建项目,即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建立“万顺鑫犇”养牛场;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有党员主动请战,值守站卡,捐资捐款,全镇共捐款捐物达5万元;针对全镇卫生环境整治不彻底的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清理卫生环境会战。
精准实施策略
全力脱贫攻坚
自2016年以来,化石戈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以“五个一批”扶持计划为主体,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镇贫困人口由 2016 年底的 1432人至2020年底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9.5%下降到 0,贫困村由 4个减少到 0个,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4075 元增加到 9841.64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化石戈镇按照“重点抓帮扶,关键抓精准,核心促增收”的思路,综合实施多项增收帮扶举措,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产业扶贫方面,重点加快发展小米、南韩椒、食用菌、生态林果、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全镇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了10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建成了台吉村香菇扶贫产业示范园区、坤头村肉羊养殖场、坤头村扶贫车间、万德号村肉牛养殖合作社、化石戈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等。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和流转土地等方式,带动全镇1400多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化石戈镇还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在提升村党支部党建方面的作用,促进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省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坤头沟村第一书记马国柱,到村任职两年多来,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选派单位和社会力量支持,先后为村里硬化道路13公里,发展南韩椒种植2000亩,让村书记带头示范建起肉牛养殖小区,建设成立扶贫车间订单生产外贸服装,还自掏腰包带领乡亲们去外地实地考察、学习经验。一项项产业的建立,让“输血”变“造血”,不仅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发挥自身优势
做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化石戈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本地农业特色小米产业。充分利用本地小米的文化和历史,大力挖掘传统农耕文化,打造“中华第一粟”,为我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农业文化产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2009年,化石戈镇被辽宁省农委评为“辽宁特产小米之乡”。2014年,“化石戈小米”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9年,“驼谷小米”谷子旱作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推广化石戈农耕文化地域名片提供了绝好契机。化石戈镇党委积极参加品牌推介活动,调动第一书记和省、市、县农业部门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省内外农产品展交会,以此推介化石戈驼谷小米品牌,扩大影响力。2020年9月,驼谷小米获得“辽宁省第十一届国际农产品展交会金奖”。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品牌产品,驼谷小米还参加了中国广州农产品展交会。
回首往昔,为民服务硕果累累;展望未来,跨越发展激情满怀。化石戈镇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带领全镇干群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镇党建工作新局面,进一步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