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秋收工作进入尾声,全县各乡镇陆续转入秸秆综合利用和秋整地阶段。为持续推进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我县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在常年抓好秸秆禁烧的同时,加大了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以往秸秆处理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不能乱扔,更不可以焚烧。现在好了,农户根本舍不得丢弃,因为它成了一个“香饽饽”。它可以变肥料、变饲料、变燃料、变基料,经过“华丽转身”,农作物秸秆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宝贝”。
在阜新镇润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大型机械正在进行深松和秸秆翻埋作业,所经之处,土壤被掀起一朵朵黑色浪花。合作社负责人王慧敏已经承包土地多年。王慧敏介绍,秋整地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秸秆翻埋。经过一冬的腐蚀,秸秆变成了有机质肥料继续滋养土地,为来年春季播种奠定很好基础。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秸秆还田的土地变成良性循环,每亩增产100斤左右。
秸秆除了还田当肥料,也可以加工成牲畜饲料。在务欢池镇许立田肉牛养殖场内,工作人员正在给牛添饲料,牛儿们悠闲地吃着饲料。养殖场负责人许立田告诉记者,这些饲料正是由秸秆变废为宝加工成的。他从9月中旬就开始忙着收购秸秆,为养殖的600头牛储备过冬饲料。他以每吨300元的价格收购过来,加工好了,自留一部分,喂不完的还可以进行销售。
走进建设镇三合堂村的马超秸秆加工储存合作社,一堆堆农作物秸秆经过打包加工成一个个圆柱形的草包,堆放在院落里。合作社负责人马超介绍,做秸秆加工、储存、销售已有多年,常年收购秸秆。目前已实现年加工玉米秸秆20000余吨,花生秸秆5000余吨。加工后的秸秆主要销售到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效益可观。同时还带动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县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正逐步落到各类实体,昔日的“秸秆难题”变成了今时新宠——“绿色财富”。秸秆的回收利用,不仅大幅减轻了秸秆禁烧工作的管理压力,更是实现了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确保实现秸秆资源转化升值,让农民和企业增收,为生态环境保护减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