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社会事业提质向优&#160;&#...
 
 
 
数字报首页
 
 
2025-4-14
 
社会事业提质向优&#160;&#160;村民生活幸福满格
——于寺镇官营子村“乡村振兴模式”系列报道(四)
2025-4-14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官营子村党总支始终将民生实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设集中居住小区,打造乡村宜居新标杆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希望和最美好的向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官营子村先行一步,建设集中居住小区,实现了村民生活条件的显著提升。

2019年,基于村民的自主自愿,官营子村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这项工程将8个居民组的396户原有宅基地拆迁,整理复垦成水田,并通过挂牌上市交易,带来4亿元的收益。在县政府及县城投公司的支持下,官营子村精心打造了一处集中居住小区,占地73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8栋住宅楼,共计396户,每户住宅面积在68-120平方米之间。这些住宅楼设计现代,配备了电梯入户、自动上下水等便利设施,并享有10年免交取暖费的优惠,村内实施污水处理系统,保障环境清洁。此外,小区还配套了26户商业网点,满足了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如今,村民实现“上楼”梦,已有331户农户买楼装修入住。他们告别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楼”,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居住环境,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脱贫户彭作斌就是其中的一户。他家的 80 平方米的两居室新家整洁一新,宽敞明亮,沙发、电视、洗衣机、抽水马桶一应俱全。

在推动集中居住的同时,官营子村还注重保护和发展传统农耕习惯。他们将入住小区农户饲养的牲畜全部集中到“东区”养殖小区饲养,确保农户的养殖产业不受影响。此外,村集体还投入资金100万元,在住宅小区北侧新建了暖棚菜园和裸地菜园,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并在小区绿化带栽植果树500棵,村集体负责菜园暖棚控温、给水和维修。这些菜园不仅保障了村民的蔬菜供应,确保村民一年四季有菜种、有果吃,还让他们能够继续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为了保持传统生产习惯,官营子村在住宅小区东侧建设了农机具库房,妥善存放小区村民的农用车辆、农机具和农用物资。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让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农业生产需求。

在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官营子村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他们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硬化道路,累计修建 70 多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同时,实施了村庄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0多盏,村内道路两侧栽植了绿化树15000余株,治理河道 12.5 公里,建设湿地公园和观赏果园。同时,修建方塘20 座、蓄水池 45座、截潜3处,配套深水井200 眼,确保“用好河套水、留住天上水、节省地下水”,为全村农业、居民用水提供保障。此外,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确保了道路每天清扫、垃圾日产日清。如今的官营子村已经实现了生活、生产、生态的和谐统一。


升级社会福利,优化公共服务


在官营子村,孩子们的笑容如今更加灿烂。过去,他们需要跋涉12公里前往镇里的幼儿园,这不仅让孩子们身心疲惫,家长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今,一座崭新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幼儿园拔地而起,可容纳100名幼儿同时入园。官营子村幼儿园隶属于县教育局,拥有四个班型和一个多功能教室。这座幼儿园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更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实现“幼有所教”的美好愿景。

官营子幼儿园最大特色就是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在村委会主任张庆年看来,幼儿教育不应该是圈起来做教育,应该回归到自然中,让孩子们能够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呼吸、探索和成长。为此,该园用心设置了室内外多处活动区域,以及室外大型攀爬区等区域。通过农耕体验、动植物观察等形式,孩子们得以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大自然的魅力,动手采摘果蔬,体会大自然的馈赠,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这些丰富多彩、充满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创造,在探索中成长。官营子村的这座幼儿园,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和成长,也为整个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2020年,官营子村积极响应“老有所养”的战略定位,精心构建了一座总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有宽敞明亮的餐厅、专业的医务室、温馨的洗浴室、充满活力的活动室以及贴心的日间照料室等,可同时为20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不仅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如饮食起居的关心、医疗健康的保障等,还能通过参与中心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党建活动、图书阅读、健身锻炼等,充实自己的生活,享受晚年的乐趣。在这里,老人们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家园,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

官营子村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和一键呼叫系统,加强了对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同时,依托智慧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远程监测、实时反馈等智能化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也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安全。官营子村通过构建幸福式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为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幸福驿站。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官营子村同样关注残障人士的福祉。村内建有600平方米的残疾人创业车间,为全村40名残疾人提供了创业增收的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还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残有所助”。


点亮文娱生活,激发乡村活力


官营子村以其独特的方式,将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不仅点亮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乡村的无限活力。这里,一项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非遗项目“跑黄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为传承这一古老民俗,官营子村精心打造了占地6600多平方米的“黄河阵”大舞台,成为展示“跑黄河”文化的重要场所。每当活动举办,万余名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宴,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官营子村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跑黄河”,又称黄河灯会或转九曲,其起源可追溯到周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大破“九曲黄河阵”的传说。在古人看来,能顺利穿越曲折的“黄河阵”,象征着一年吉祥如意。因此,“黄河阵”一旦举办,就必须连续进行三年,分别称为“跑龙头”“跑龙身”和“跑龙尾”,中间不得间断。如今,“跑黄河”已成为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盛大庆典。官营子村的“黄河阵”,阵中巷道迂回曲折,如同黄河的九曲十八弯,一旦进入“阵”中,便只能勇往直前,无法回头,走完全程需将近半个小时。人们相信,走完“黄河阵”,来年必将风调雨顺。因此男女老少都争相参与。

在正月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们身着盛装,在秧歌队的引领下欢腾跳跃,共同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夜色渐浓,整个村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彩灯闪烁,烟火璀璨。村民们手持小彩灯,在“黄河阵”中穿梭,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在队伍中你追我赶,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

官营子村传承“跑黄河”这一古老民俗中,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理念的完美结合。在“黄河阵”的建设中,他们巧妙地采用了绿树来围城,不仅为这一传统活动增添了自然的生态美感,还使古老的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

除了“跑黄河”,官营子村还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村史馆、文化广场、法治长廊、健身器材、农家书屋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空间。村里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村里在环境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工作全部到位,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为村民创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以文惠民,让精神文化生活更富足,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官营子村实现了一百年不用打井、一百年不用盖房、存款超过一百万元的村民超过一百户的“四个一百”目标,成功打造了新时代“官营子”模式,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画卷。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