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采购合规缘何心事重重
  家校社合作,让下一代成人成才
  紧急提醒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5-20
 
家校社合作,让下一代成人成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解读(四)
2022-5-20
 

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实施教育的主体在家庭,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封闭、孤立的,不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配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往的实践证明,学校和家庭配合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助是家庭教育取得更好成效的保障。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第四章10条对需要协同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针对学校幼儿园的就有4条。如在“学校配合”内容中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和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建立家长学校,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要及时制止管教,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并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21—2025 年)(一下简称<规划>)》,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推动“十四五”时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到2025年,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数量明显增加,稳定规范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基本建立,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健全,家庭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巩固发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规划》指出,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师资、有活动、有评估。在规范强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所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年至少组织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在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育儿指导服务机制方面,《规划》指出,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

《规划》还明确,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协同育人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实验区、创新实践基地作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鲜活经验和做法。

这些多是从国家和社会方面提出的要求,从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方面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社区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们县在这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比较丰富的经验。教育系统的家长学校办得相当早,走在全国前列,家校配合已经成为各学校传统的做法。近年来社区、村屯家长学校也在探索试办当中,随着创建县级文明城的深入,家校社协同配合的机制很快就会形成。《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一定会快速推进家校社协同配合的进程。在这个利国利民的家教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社区(村屯)的工作已经纳入政府督促考核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创建县级文明城的指标中已经有所体现,这就说明政府在推动了,实施起来就有了动力。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伟大工程中,广大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也十分关键。因此向广大家长提出如下建议:

一、所有学生家长一定要明确自己是家校社共同体的主体,而不是配角,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要主动自觉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在时间上、精力上、资金上舍得投入,绝不能把这看作是一种负担被动接受。涉及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面的活动,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要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显示出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

二、真正理解国家、政府、学校和老师对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要求。例如最近实施的“双减”政策,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觉得不适应了,还是偷偷送孩子去辅导班,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样的家长并没有真正想明白,国家提出的减负,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健康成长问题,如果国家不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孩子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形成恶性竞争,家长们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外,孩子们的健康也会受到损害。所以家长要配合政府和学校,让政策得到落实,家长和学生都能减负,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才能成为现实。

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我。家庭教育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有些家长文化不高,也没有参加家庭教育,可孩子很争气,很有出息。就错误地认为,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也能让孩子成才。这是一种错觉。这样的家庭,家教一定是很独特的——有来自祖辈传下来的好家风,家庭中长辈质朴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熏陶,乃至受亲友家族或周围的德高望重老人的影响,学校中好的老师的教诲影响等,客观上都起到了家校社合作育人的作用。现在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国家重视了,教育环境好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了公共服务体系,也有了专门指导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这给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我县的广大家长是十分幸运的,全县各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多年,家长培训已经形成规律,这对提高全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性作用。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创建县级文明城的深入,民办校、幼儿园和社区、村屯也会逐步举办家长学校,广大家长只要乐于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那么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工作,是有很多很多机会的。        

(耿建华)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