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市、县关于2025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营造干净、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近日,我县各乡镇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按照攻坚任务目标,因地制宜、抓细抓实,不断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十家子镇、泡子镇
因地制宜 抓实抓细
本报讯(记者 张 彪 秦艺铭)
十家子镇以“分片包干+集中攻坚”模式,组织干部群众联动发力,对主次干道、沟渠坑塘等重点区域展开拉网式清理;建立“网格员日巡查+村民小组周互评+党委、政府月拉练”的巩固机制,使本地区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改善。
泡子镇整合党员干部、环卫工人、水保员、志愿者组成“环境突击队”,对重点区域实施“清根见底”工程;成立专项整治指挥部,创新实施“一线工作法”,开展镇村两级干部每日“徒步巡查”;运用网格化管理精准锁定问题点位,逐村建立“一村一策”整改台账,全力打造“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小镇。
伊吗图镇、蜘蛛山镇、七家子镇
明确责任 全民参与
本报讯(记者 刘 超 赵 越)伊吗图镇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精准划分责任区域,同步开展“六清六创”行动;实行“户分类、镇收集、运输处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发动群众做好门前“三包”,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蜘蛛山镇锚定“抓设施配套,抓队伍配备,抓制度落实”目标,明确整治管护细则,构建镇、村、网格责任体系;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引导,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全力保障村庄环境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实行“周巡查、月评比、季通报”机制,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七家子镇以河道垃圾为主攻方向,兼顾村屯生活垃圾、粪污垃圾,对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整治;采用人工捡拾与车辆清运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清理卫生死角和盲区;广泛宣传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意义,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旧庙镇、八家子镇、福兴地镇、招束沟镇
细处入手 实处用力
本报讯(记者 丁枫林 刘 超)旧庙镇14个行政村同步发力,以主干道路、河道两旁和林地空闲地为重点,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粪便和白色漂浮垃圾。各村成立管护队伍,建立环境卫生管护机制,在方便群众和日常管护维护方面下足功夫。
八家子镇出动大型机械设备,对镇域内的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组建环境卫生整治队伍,针对村屯道路两侧、房前屋后、水渠水沟,展开彻底清理;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从4月11日开始,福兴地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到村,直接参与和领导环境整治工作。镇村筹集30万元,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集中清理国道、省道、公路两侧垃圾,重点抓好村党群服务中心和现代农业园区观景台沿线8公里的卫生工作,以整洁优美的环境展现乡村的良好形象。
招束沟镇以提升村容村貌为重点,重点清理道路沿线、门前屋后、背街小巷、河道沟渠等地积存垃圾;着力推动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个人庭院向公共空间延伸。逐步实现从“家家干净”向“村村干净”转变,从“一时美”向“一直美”转变。
东梁镇、卧凤沟乡、佛寺镇
多策并举 高效推进
本报讯(记者 王博龙 郑凯薇)东梁镇采取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的方式,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激发村民参与热情,高标准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逐户走访排查,积极宣传散煤治理政策,全镇的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卧凤沟乡采取人力清扫与机械清理相结合的模式,针对村屯主干路和村屯路、沟渠坑坝等地段进行重点整治,调配钩机等设备,清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
佛寺镇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各村积极响应。各村修建了垃圾池,动用多种机械设备,针对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大固本镇、建设镇、老河土镇
三级联动 精准攻坚
本报讯(记者 王梦迪 赵 越)大固本镇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全民参与”三位一体模式,确保高效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创新实施镇村网格化管理,组建1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发挥工作合力。以文明户评比为抓手,激发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力军”,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设镇采用“机械+人力”模式,组织公益岗,发动群众,租赁机械设备,全面清理村屯道路、河沟河滩及“门前三堆”。该镇依托村委会广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包片领导巡查、包村干部督导、村级落实”三级联动机制,集中攻坚重点难点区域。
老河土镇坚持三级联动与精准攻坚相结合,整合多方力量,每日组织240余人次,调配9台机械设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治理难点,对92个垃圾点位进行及时清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