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古树名木——县城城区品质提升与文脉赓续的重要载体
 
 
 
数字报首页
 
 
2025-9-12
 
古树名木——县城城区品质提升与文脉赓续的重要载体
2025-9-12
 
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古树按树龄分为三级:树龄在100至299年的为三级古树;树龄在300至499年的为二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名木则是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或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树木,其认定不受树龄限制,也不进行分级。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与历史的双重馈赠,是城市文化与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品质提升与文脉赓续的关键所在。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纪念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9周年之际,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条例落实情况进行视察,这不仅体现了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更是对城市文脉赓续与品质提升的积极探索。
笔者作为一名退休的老林业工作者,近日再次对现存于县城城区的古树(百岁以上)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树木即名木(以下统称名木)进行了实地踏查。通过踏查,对县城区现存的古树和名木有了深入了解,并对这些树木所代表的时代及其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树木印刻着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区发展的历史文化符号,讲述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笔者认为,对现有县城建成区内的古树和名木进行调查登记,并给予挂牌保护,“以树叙事”讲好人与自然的故事,对延续历史文脉、传播知识、提升县城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更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古树名木:城市记忆与文化的“活化石”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区的古树名木,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生动见证。1903年设立阜新县,1911年县府由奈曼旗青龙山迁至现址(阿金),并建造了一进五开间的县府衙门(今县委机关院,古县府现保存完好)。1912年,阜新县修筑土夯城墙,城墙高约二丈,城池呈正方形,单边长1公里,县城面积为一平方公里。1914年,县城的东西南北四门得以修缮,分别名为阜丰、严爽、新华、庆历,城门楼以青砖筑砌,并建有瓮圈。在建县府衙和县城中,同步栽植了常绿树种油松和柏树。
油松和柏树是我县天然林植物,抗旱耐寒,耐瘠薄,四季常青。在县委机关院内,有1912年栽植的油松1株和柏树4株,至今依然枝繁叶茂。这些树木见证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从封建县治到现代城镇的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蒙古贞人的记忆与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阜新县委办公室(今老县府衙前平房,最西端为县常务会议室)房后,由县委常委哈图、王忠、王景远等县委一班人栽植了十株龙柏,各部委也栽植了油松、柏树等常绿树种。
这些树木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松柏象征坚韧、长寿与吉祥,被视为“岁寒三友”之首,其四季常青的特性寓意着基业稳固、世代兴旺。
20世纪50年代,在县委的带动下,县直机关和乡镇政府大力开展植树栽花环境建设,并直接鼓舞了我县人民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绿化传统。这种传统不仅美化了城镇环境,推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更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体现了蒙古贞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古树名木:县城区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
古树名木是县城区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不仅美化了城区环境,更提升了城区的内涵与品位。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区,古树名木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除了松柏之外,还有槐树、银杏等具有纪念意义的园林树木。这些树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记录着重要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槐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丰富,象征着官位权力、吉祥富贵、忠诚友谊和坚韧生命力等。自古以来,槐树与官职紧密关联,尤以“三槐九棘”象征三公之位(太师、太傅、太保),衍生出“槐鼎”“槐位”等词汇代指高官显爵。科举时代,槐树被视为仕途有望的象征,寄托着家族对子孙登科入仕的期望。
槐树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被视为祥瑞之兆,寓意家族兴旺、财运亨通。富贵人家常于院中种植槐树,祈求安康富贵。
在县委机关院内和爱国路、建设路等地,现存多株古槐。这些槐树见证了县城区的发展历程,成为城区文化的重要符号。尤其是法院北建设路两侧的国槐一条街,两侧国槐树栽植于1954年,已成为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银杏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在县人大常委会院内,有“蒙古贞公孙树王”雌雄双株。这两株银杏树于1981年从北京引进,历经数十载的精心呵护,如今树龄已达50年,堪称我县现存银杏树中的“元老”之一。它们见证了县城区的发展变迁,成为承载地方记忆与历史脉络的独特存在。
这些古树名木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提升了县城区的内涵与品位。它们是县城区文化的象征,是县城区品质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县城区的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古树名木:文脉赓续的关键纽带
古树名木是县城区文脉赓续的重要纽带。它们承载着城区的历史记忆,传承着城区的文化基因。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建成区,每一株古树名木都拥有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城区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县委机关院内,松、柏、榆、槐与灌木金银忍冬(位于县委机关院西侧)、榆叶梅形成了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的景观,展现了原生树种与引进树种的完美结合。垂柳枝条自然下垂、随风摇摆的形态,常被赋予谦逊、低姿态的象征意义。这种特性在文学和哲学思考中常被引申为处世之道。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农村部、工业部、财贸部等部委在平房办公室前栽植了垂柳树,现存大树六株,根深叶茂。县委各工作部植垂柳寓意深刻:眼睛向下,为民服务。
今县政府办公地位于原225医院旧址,院内大树参天,松、柏、榆、柳构成了一处园林美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在县第一中学门内的“师道柳”,与校同龄,伫立门口每日迎送每一位学子。它不仅是一株普通的柳树,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这株柳树见证了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辽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原址的园林景观,见证了蒙药事业的发展历程。
县融媒体中心,“槐抱榆”古槐与榆的完美融合,记录着媒体事业的发展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这些古树名木证明了伟大的历史创造,更是县城区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化基因,是城市文脉赓续的关键纽带。
古树名木保护: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对古树名木的普查登记和挂牌保护,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传播树木知识,还能通过树木讲述历史,提升城区品质,更好地实现文脉赓续。
普查登记立牌的主要内容包括:1.树木类别:古树、名木两类;2.名称,例如:关山千年古枫;3.中文名:油松、家榆;4.别名;5.俗名:小名;6.学名:拉丁文世界统一命名;7.植物分类:界、纲、门、科、属、种;8.原产地与引进地,本地原生物种标注为本地原生物种;9.树龄(年);10.树高(米);11.冠幅(米,宽、窄幅,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2.胸围(厘米);13.根围(厘米);14.地理坐标(经纬度);15.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16.统一编号;17.历史记载与传说等。这些信息的记录与整理,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还能为城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
强化管理,定期检查养护:古树名木保护的长效机制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养护,是古树名木保护的关键环节。对于登记挂牌管理的树木,每年在冬、春、秋三季各在同一位置拍摄照片一次,存入树木档案。同时,对树木进行体检,及时防治病虫害,并将体检和养护情况记录入档。这些措施不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古树名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能为古树名木的长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需明确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专人负责。同时,要加大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使这些城区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
古树名木保护:县城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担当
在县城区现代化进程中,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担当。古树名木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县城区文化的象征。它们承载着县城区的历史记忆,传承着城市的文化基因,是县城区文脉赓续的重要纽带。通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县城区的历史文化,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县城建成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呵护,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通过普查登记、挂牌保护、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养护等措施,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县城建成区的品质,更为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古树名木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让这些城区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留住城区的记忆,传承城区的文化,使县城城区更加宜居、美丽,更具文化底蕴。
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县城城区的古树名木文化瑰宝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成为城区品质的重要体现,成为城区文脉赓续的重要纽带。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