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梅,女,汉族,197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曾多次获得县级“优秀政协委员”和“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医药卫生界委员。
自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积极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号召,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使我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县及时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属地管理,实行联防联控,对医疗机构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和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媒体播放、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不断推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信息,不断强化疫情防控意识。截至2020年11月末,县人民医院、县蒙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累计采集转运核酸检测样本39431人份,流行病学调查242人份,于2020年4月份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了一台样品转运车辆,确保转运样品生物安全。先后在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PCR实验室,确保我县自主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守住我县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重点要守住防控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县疫情防控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疫情防控意识逐渐淡薄,加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县暂时得到了有效遏制,广大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意识逐渐淡薄,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个别单位,在管理管控上出现了松懈现象,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多数人员在没有配戴口罩的情况下出入农贸市场、商场、娱乐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等,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自防自控意识逐渐放松,特别是在农闲季节和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加大,从而加大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
(二)人员编制不足,不能及时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需求。
一是医疗卫生系统人员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医疗卫生队伍人员老龄化严重,缺少年轻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编制不足,各医疗机构临聘人员较多,工作缺乏稳定性及专业性。二是人才政策机制还不够健全。我县医疗系统在人才引进、聘用、流动、激励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专业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县级医疗机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能力。
(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我县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我县服务人口计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办公楼建筑面积应为4100-6150平方米,而现有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办公需求。二是我县还没有独立的传染病医院。各类传染病患者分散在不同医疗机构,做不到规范管理,不能满足基本功能需要,更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时期紧急扩展需要。三是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现有实验室简陋,检测设备不符合标准,不能满足当前疾病检测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化建设薄弱。新时代的疫情防控需要高技术支撑,我县的疫情防控,在运用新技术上还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三、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增强疫情防控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多渠道、多角度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加强城乡社区,特别是面向农村群众的科普知识宣传,强化人民群众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自我防护意识,坚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二是重点做好风险地区来(返)阜蒙县人员的相关宣传,主动申报个人行程,做好居家隔离,积极配合当地防控工作。三是对重点医疗单位、学校等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督导,围绕疫情风险开展工作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风险的工作能力,提高认识,做到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监督的疫情防控工作局面。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足额配备人员编制。
一是以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核心,规划足额配备编制和工作人员,制定对县域内各类医疗机构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有利政策,充分利用医疗单位现有空编,组织一次对现有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后列入正式编制,以保障工作的连续性和医疗机构队伍的稳定性。二是为人才引进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条件,特别是针对医疗专业院校的毕业生,营造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整体提升我县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水平,助力我县经济振兴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防控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满足疾病防控工作常态化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力争达到4100平方米以上,同时建立标准化实验室,配套更新检验设备,提高检验监测能力,提升疾控服务水平。二是成立独立的传染病医院,有利于传染病患者规范管理,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院救治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专用机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处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四是建立卫生安全应急长效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针对传染病疫情,科学调整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坚决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我们还要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突出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应急物资准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为我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