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鲍德尔就中尼建交70周年互致贺...
  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工...
  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让和美乡村有“里”有“面”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5-08-04
 
建设镇杨家店村靓起来
让和美乡村有“里”有“面”
2025-8-4
 

  山中清晨,鸡鸣声、溪流声裹在薄雾里,回荡在阡陌间。

“你瞧瞧,现在家门口干干净净的。”坐在自家院门口择菜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建设镇杨家店村村民赖云贺,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以前这全是土路,风一吹,眼睛都睁不开,哪有现在这舒坦日子哟!”她的话里满是对如今环境的满意与自豪。

杨家店村属丘陵地区,有543户、1837人,耕地1.5万多亩。曾经,村里垃圾随意丢弃,“ 脏乱差”成了这里的标签。近年来,一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令杨家店村焕发新颜。

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按照县、镇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要求,杨家店村深入探索实践山区整治模式,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几年来,从最基础的“扫干净、码整齐”开始,到河道流域全治理、露天厕所全改造、垃圾收集全分类,杨家店村成为市民近郊游、乡村游的打卡地。

不仅居住环境好了,杨家店村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档升级。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整合资源、精准投入,硬化村屯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路边“见缝插绿”;着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粉刷村部1000余平方米,增设文化活动室,完善图书室和会议室;改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套建设全民健身设施、运动场、休闲广场及公园,不仅美化环境、提升功能,还增强了村庄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行走在杨家店村宽敞整洁的道路上,记者发现,这里很少见到垃圾池、垃圾桶。“现在,垃圾几乎都在自家‘消化’了,不用出院儿。”赖云贺掰着手指说:“垃圾分类能做好,全靠村里教给我们的‘五指分类法’顺口溜——剩菜剩饭沤肥,碎草、秸秆在家烧火,饮料瓶卖钱,砖头瓦块填坑垫道,旧电池等有害垃圾村里统一处理……垃圾一分类,就把垃圾分没了。”农户通过“沤、烧、卖、埋、运”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缓解垃圾转运、处理压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了质的突破。

杨家店村保洁员赵景明见证了这场蜕变全过程。过去,他每日穿梭村路,总要反复“返工”,帮村民重新分拣混乱的垃圾;如今,村民动作娴熟,分类精准,减轻了他肩头的担子,增添了他脸上的笑容。

“乡村环境整治并非简单的扫地除草、‘穿衣戴帽’,而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作风工程。”杨家店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成表示,除了引导村民美化人居环境,让讲文明、树新风、爱卫生成为好习惯不断传承,还要引导群众推动庭院经济、畜牧、林果、杂粮等产业发展,做到“志智双扶”,让乡村由内而外美起来。 (阜新日报)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