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
  研究分析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经济社会...
  “大伟书记”的故事
  县人大常委会视察农资市场经营管理和春耕备耕情况
  阜新县启动“知识产权宣传周”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4-30
 
“大伟书记”的故事
——记沙拉镇哈桃村驻村“第一书记”鞠大伟
2024-4-30
 

  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阜新地区迎来一场少见的倒春寒。穿过覆盖着积雪的山路,记者随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哈桃村驻村“第一书记”鞠大伟等一行四人,进入村民齐大哥家,想就其门前河滩地的使用情况再唠一唠。这块地是村上规划的“河湾小寨”的旅游项目用地之一,由于去年玉米行情不好,影响了齐大哥的收入,他便向“大伟书记”吐露出收地种菜的想法。

齐大哥表示,自从“大伟书记”开始谋划“河湾小寨”的旅游项目,来村考察、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安静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一到旺季,自己可以卖点农特产,收入肯定不差。只是去年耕地的收入减少了,他心里没了底。了解到齐大哥的担忧,鞠大伟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向老齐交了底,“河湾小寨”项目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介,浏览量已逾20万。按转化率比例,春季天气转暖后,客流会逐渐增加,可一直延续到10月末。只要按照指导放手经营,效益不会差。听了“大伟书记”的耐心解释,齐大哥心中的疑虑一消而散。

今年39岁的鞠大伟,大学毕业后曾在市传媒中心工作4年。时任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智慧农业部副部长的鞠大伟,2019年响应国家号召,到彰武县满堂红镇成为一名驻镇干部。而当时刚刚爆火的短视频,给熟悉互联网和媒体业务的鞠大伟赋予了新的使命。新冠感染形势严峻之时,彰武县农产品滞销严重,鞠大伟主动担当,勇敢踏出电商助农的第一步。他率全县之先迅速组建起全媒体“第一书记”直播间,推动乡镇农产品上行,一时间订单蜂拥而至。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当时濒临绝境的白山药种植户。对于大量滞销的白山药,鞠大伟从多个角度策划文案,增加上镜曝光的频次,还将山药种植中的小故事讲给网友听,获取最大的共情和关注。同时,他率领销售团队按质分装,采取分类竞价的销售方法,线上日均销量快速达到1000单,在很短时间内线上线下抢销出100多万斤白山药。

此后,鞠大伟的销售团队还尝试着上架彰武红薯、玉米、乡村猪肉等产品,以农产品电商直播模式,在各大平台上实现热销。一时间,“满堂红大伟”成为流量的代名词。他们的团队在形势被动的情况下,打赢了彰武农产品触网的第一战,也为彰武创建省级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奠定了基础。

在同彰武县干部群众一路风雨、共渡难关的助农路上,鞠大伟展示出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农业、农村的深厚情感,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大家将他当作知心人,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找他商量。

有了互联网商战的获胜经历后,大伟便开始将所积累的经验手把手传授给身边的农民。一年后,彰武县农产品上行品种达到32个。2021年10月,彰武地瓜在电商平台累计销量突破2万件,一举冲进“快手”根茎类总销量榜前5名。仅此一项就带动红薯种植户增收10万余元。

在不断摸索农产品电商平台的运营过程中,鞠大伟逐渐拓宽思路:拍短视频、搞直播应不止于带货,如果能充分利用阜新各地的文旅资源,为当地的农产品赋值,就能走通“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之路。配合旺季短途出游,鞠大伟带领团队推出系列短视频,助推热点景区,营造热点话题。这些作品每期的点击量都达10多万次,总累计播放500万次以上。在短视频的助力之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已在全市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2年春,鞠大伟被派驻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哈桃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随着他对哈桃村的深入了解,一片河湾地深深吸引了他。这片湾区景色秀美,林、河、草以及别具特色的民居融为一体,别有一番世外桃源的美感。鞠大伟将“农文旅融合”的想法告诉村里,得到村干部以及众多村民的响应与支持,“河湾小寨”的设想落地了。   (下转三版)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