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呈崇敬的老师:
您离开我们已数十年了。这些年来,我们广大蒙古文书法爱好者无时无刻不在以无比敬仰的心情怀念您。人们常把普希金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太阳”。我也曾经以哈旺加卜是蒙古文书法“鼻祖”的观点撰写文章并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如今,我以“蒙古文书圣——哈旺加卜”这一至高无上的美誉为您加冕。请接受您虔诚的弟子发自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敬意。您虽离我们远去,但您的书法艺术却与我们愈来愈近。在这封信里,我要把几十年来蒙古文书法繁荣发展的好消息向您进行简要的汇报。
一、哈旺体——规范体
您的书法是契合标准的“规范精美的楷书”。具备九大特点:
第一、突出蒙古文字母在上中下三态变化中每一个笔画的协调之美;第二、彰显蒙古文字母牙与齿书写长短统一之美;第三、展现蒙古文字母前腹、后背书写大小丰盈、契合之美;第四、刻意对蒙古文个别字母笔画选择性书写之美;第五、掌控蒙古文字句长短、宽窄恰如其分之美;第六、贯穿在所有书法作品中字词间距适度之美;第七、铺排蒙古文字词书写中点、顿笔法使用的灵动之美;第八、勾勒蒙古文字母前向尾和后向尾的顺畅之美;第九、 恒准蒙古文字的结构和谐、笔画刚劲、姿态俊雅之美。
欣赏您抄录的《红楼梦》,宛如湛蓝的天空中飞过一排排引吭高歌的鸿雁。正因为您的书法艺术蕴含生动与灵性,才创作出有血有肉、秀骨丰筋、逸气传神的艺术臻品;正因为您的书法是蒙古文书法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极具规范、俊美绝雅的楷书,才会被电脑字库所采用。
二、哈旺体——电脑体
1975年,哈旺加卜带着珍贵的手稿到了北京民族印刷厂。在印刷老师傅康明德的帮助下,《红楼梦》蒙古文译本手稿印刷成书,印数1000册。在此之前蒙古文字模里只有印刷体,没有手写体。康明德老师傅看到哈旺加卜蒙古文版《红楼梦》手写体楷书如此精美规范,爱不释手并突发灵感,反复试验。他先将字体全部分解,按字头分类,从中挑选出最好看的一个,再按照字模的要求逐一修整,使每个字节都能完好相接,连接出来的蒙古文字体仍是“哈旺体”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制作成铜模印版。
1988年,康明德拿着制好的铜模到呼和浩特,在由报社、出版社和语言专家组成的小组鉴定下获得通过,也得到了哈旺加卜本人和亲属的认可。这标志着蒙古文手写体“哈旺体”字模的诞生。1989年,哈旺加卜的蒙古文毛笔书法被选作蒙古文印刷的楷体,被国家认定为“哈旺体”蒙古文书法楷体。从此,“哈旺体”成为当时蒙古文、满文印刷品第一个且唯一使用的手写体。1990年,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专题报道了哈旺加卜本人和他的“哈旺体”,赞誉他为“中国蒙古族的王羲之”,也有些文章里称哈旺加卜为蒙古族“书圣”。后来,康明德还同内蒙古大学蒙古族语言学家确精扎布教授等人反复研究,把“哈旺体”输入了电脑字库,使之成为电脑软件中唯一的蒙古文手写体,填补了电脑蒙古文字体的空白。自此,哈旺加卜楷书成为蒙古族文化史上最早的“电脑手写体”。
由书法到“哈旺体”,由“哈旺体”到印刷体,由印刷体到电脑体,在这逐渐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哈旺加卜、康明德、确精扎布三位均作出了贡献的卓著。
写到这里,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我要赞美才华横溢的哈旺加卜之书法艺术,我也钦佩聪慧绝伦的确精扎布之奇思妙法”的敬仰之情。尤对身怀精湛技艺、坚持执着精神的康明德师傅,谨以蒙古族崇高礼节——献哈达致敬。
三、哈旺体——临摹体
只因青睐您精妙的楷书,成千上万的临摹者逐渐成长起来。其中,宝山是您第一代的虔诚弟子。
宝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对您的书法艺术从欣赏钦佩到反复临摹和研究,成为您书法艺术传承发展集大成的著名书法家。
白布和、赞德来、白音夫是您第二代的虔诚弟子。
白布和自1977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后,从欣赏您抄录的《红楼梦》书法作品时起,便踏上了临摹学习的书法之路。
赞德来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他不仅是一位文学素养极高且笔力深厚的作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临摹学习您的书法用楷书蝇头小字把自己的《旅美游记》书写成卷并付梓出版。赞德来娴熟地掌握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被誉为“三体大师”。
白音夫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自1981年开始临摹您的书法,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独特艺术特点的楷体,并掌握了行书以及融会贯通衍化出多种草书体。白音夫也是与赞德来一样兼通楷书、行书、草书的“三体大师”。
您的第三代弟子比第二代弟子数量成倍增长。笔法都是以您的书体为基础,兼以宝山的书体进一步艺术性演变而来。为您介绍一下第三代弟子中的代表性人物:德格吉日夫、包·巴雅尔、道力格艳、毕力格图、额日力钦、斯琴图雅、孟和达来、赵海山、阿拉坦苏那嘎、海雄、额尔敦布赫、孟根其其格、特古斯毕力格、高·碧玺日乐图、宝山、魏华、芒莱、塔娜、包金山、敖敦、李晓峰、阿拉坦毕力格、乌日娜、永阿、格日乐、吴晨光、张彩莲、敖蕾等书法家。
您的第四代弟子也非常多,有毕业于呼伦贝尔学院四年制蒙古文书法本科班的乌达、乌日汗、乌兰、乌英嘎、白力克等。
您的第五代弟子更是不计其数。高等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习蒙古文书法的少年儿童基本上都在临摹学习您的书体。
如同中国古代柳公权、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等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被临摹学习千百年一样,相信您的书体也会被蒙古文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千百年。
四、哈旺体——教学体
在我国开设蒙古文书法课程的八省区大中小学基本上以您的书体作为范体,以宝山书体作艺术升华,来编辑教材,从楷书开始授课教学。
白布和自1981年开始,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面向蒙古族大学生开设了毛笔、钢笔、粉笔、竹板笔及其美术字的书法课教学。当时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白布和编印了《蒙古文书法教程》《蒙古文书法研究》等校本教材并进行授课。
白音夫自1981年开始,在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面向蒙古族大学生开设蒙古文书法课程,也是由他编印教材进行教学。
包·阿古拉、道力格艳、秀梅、额尔敦布赫、图雅、薇薇、阿拉坦苏那嘎、丽群、孟根其其格、海雄、扎·仁钦、萨仁高娃、吴额尔敦、赛音吉雅、敖敦、韩照日格图、双金巴雅尔、赛音花、那木尔、毕力格图、斯琴图雅、特古斯毕力格、塔娜、阿拉坦毕力格、格日乐、乌日娜、李晓峰、乌仁苏都、乌云哈达等大批教师在中小学从事蒙古文书法课教学。
书法家包金山在鄂托克旗成立了“内蒙古哈旺书法美术培训中心”,坚持连续性地邀请书法名家进行授课。
海山及其一部分教师在呼伦贝尔学院曾经为几期四年制蒙古文书法本科班的大学生授课。期间,也对蒙古文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篆刻以及蒙古文书法发展史、形体构成、理论评究等进行了全方面的详细讲授。
偶尔在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以及在蒙古国举办短期培训班时,也教授您的书体。
一些自学练习书法的老年人、青年人以及少年儿童都是以您的书体进行指导学习。
有些旗县的少年宫,有些地方的老干部大学,也在开授蒙古文书法课程。
五、哈旺体——研究体
您虔诚的第二代弟子白布和先后撰写并公开发表了三篇关于您书法艺术的论文。第一篇论文发表于您诞辰80周年之际;第二篇论文发表于您诞辰90周年之际;第三篇论文发表于您诞辰100周年之际。但并非刻意每隔十年分别发表这三篇论文,只是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因整理翻阅过去的书籍时才偶然发现的。
白布和在第一篇论文里就您的书法艺术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和分析。阐述针对字母的头、尾;牙、齿;腹、背;辫、角;点、顿等十种笔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掌握的心得和观点,为后学者临摹哈旺体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资料。
2018年为纪念您诞辰110周年,“八省区蒙古文书法展”在您的故乡——蒙古贞举办。展览结束后又召开了“哈旺加卜蒙古文书法艺术研讨会”,会上白布和教授对您的贡献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赞同。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参观了“哈旺加卜文史馆”,又前往矗立在希日塔拉广场上您的雕塑前进行了拜祭并合影留念。
这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党政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办公室主任领斯玛,著名蒙古文书法家白布和、赞德来、包金山、图雅、赛音吉雅、海山、阿拉达日图、包志华等人员参加。
六、哈旺体——学习体
对于“哈旺体”书法,人们在教学中学习、临摹中学习,也有根据自身兴趣学习的。更有趣的是,有的书法水平较高的书法家把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学习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内外、国内外学习蒙古文书法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在以您的书体作为范体进行学习。
高等院校的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的人们在初学蒙古文书法时,基本上都在临摹您的书体进行练习。
向您介绍一下灵活学习并掌握您书体的白布和、赞德来、白音夫、浩斯那仁。
白布和在临摹您的书体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开创了独具个性特点的行书——“飘逸凌空的都林体”。
赞德来在您的楷书基础上,开创了“雄健行书体”。不仅如此,还能够写得一手行云流水般的草书。
白音夫的楷书也源于您的书体。但他能够变化出不同的几种楷书体,而且他的草书有异于他人的“舞旋”之美。
浩斯那仁的书法风格也是蕴含在“哈旺体”之中。如今,在继续书写楷书和行书的前提下,他还把篆书作为了研究方向。他不但分别对“小篆”“大篆”“中间篆”“云纹篆”及“图案篆”信手拈来,而且竹板字写得隽巧绝美,故此以“篆书大家”“板书天才”而著称。
七、哈旺体——至圣体
总结上述规范体、电脑体、临摹体、教学体、研究体及学习体,可以认定哈旺加卜是我们所有蒙古文书法家的“至尊圣人”,这一点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正因为您是“至尊圣人”,理应称呼您的书体为“至圣体”,这也是无可辩驳的。而因为“哈旺体”成为“至圣体”,就有了众多受其艺术影响的人们。无论是否学习书法,人们都为其隽美而赞叹折服。临摹“哈旺体”的一些人在临摹到非常接近本体时,内心无比满足,会产生一种“我也是书法家了”的自豪感。这大概就是受到“至圣体”影响的人吧。
因为“哈旺体”是“至圣体”,产生并升华的价值得以提高。欣赏“至圣体”顿感绝美之妙;书写“至圣体”更生纯洁之心。用“至圣体”录入排版的文章材料,观之清新自然,明晰利落,令读者产生愉悦感,因而得以广泛使用和喜爱。这大概就是“至圣体”传播的正能量吧。
有人为练笔抄写长篇传纪、小说,如《伊金桑》《格萨尔传》《蒙古秘史》;有人书写自创格言或选抄诗词。无论长短,楷书皆不离“哈旺体”风格,未出“至圣体”范畴。
由“哈旺体”到“至圣体”,由“至圣体”到“惠生体”,自然而然地过度变化,我们从中感受到蒙古文书法的潜在艺术魅力——惠生之神妙。
八、哈旺体——惠生体
“至圣体”具惠生之力,指引、助力、惠利、滋养千万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蒙古文书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哈旺体”在众多的书法体中脱颖而出,其惠生之力更显突出。
“至圣体”确立之后,千万个教师、书法家有了教材。千万个学生有了临帖学习的范体。
能够书写精美“至圣体”的人们,通过抄录长篇传记、小说,可以几十万元的价格出售。
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们通过研究“至圣体”,撰写论文,荣膺学位,可谓“乐享幸福好运,绽放事业光芒”。
也曾经有贫困经历的人们以“至圣体”为主开办三五天的短期培训班。
每当我们回顾蒙古文书法的历史,您是“蒙古文书法巨擘”“蒙古文书法之父”“蒙古文书法之太阳”“ 蒙古文书法书圣”,这一连串的尊号在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萦绕。
这不仅是我的心声,更是广大蒙古文书法家的心声。千万个书法家难以抑制心情,不由自主地呐喊“哈旺加卜——书圣”“书圣——哈旺加卜”。
书圣啊,愿白云捎书至,清风传遐音!
2025年6月25日晨
您虔诚的弟子白布和谨寄
(白布和/文 岳庆九/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