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至,持续高温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体感上的不适,更让热射病、“空调病”、肠道疾病等健康风险显著攀升。县中医医院三位专家结合临床经验,系统解析夏季高发病防治要点,为公众提供了科学防护指南。
关于热射病的防治
县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张冉冉介绍,热射病的核心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高热,超过40℃是它的标志性特征。其次,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抽搐甚至昏迷的情况。皮肤会呈现干热无汗的状态,还会出现心跳极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或困难的症状。
对于热射病的预防,首先,不要长时间在高温天气里进行户外活动或者高强度工作。同时,应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料,避免喝含糖、酒精、咖啡因的饮品。其次,要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戴宽檐帽、用遮阳伞。应在阴凉通风处休息,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降温。此外,要特别关注高危人群,像老人、儿童、孕妇、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等,一定要避免他们独处高温环境。
发现疑似热射病患者,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除去多余衣物,用冷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尽快把体温降至38.5℃以下。如果患者昏迷,要将其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导致窒息。另外,如果患者没有昏迷,可以给予少量多次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
热射病是急危重症,时间就是生命。快速识别症状、立即降温、紧急送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于“空调病”的防治
县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马春雷介绍,夏天酷暑难熬,人们都喜欢吹空调冷气降温解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规律,一定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到了夏季,人们不断地出汗,可以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把体内沉积的寒气一点点地排到体外。这些寒气包括关节的寒气和五脏六腑的寒气。有些患有老寒腿、关节疾病的人,到了夏季会感觉相对舒服些,就是这个道理。反之,如果正在出汗时吹冷气,张开的毛孔突然闭合,会有很多寒气顺着毛孔进入体表层,会导致颈部、背部、关节等部位出现不适,所以,年老体弱的人应尽量少吹空调。即使使用空调,也不要把温度调得过低,应以自身能够适应为宜。
夏天避暑,空调虽然便捷,但也要注意适度使用。
关于肠道疾病的防治
县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刘建国介绍,患肠道传染病后,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首先,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呈水样;其次,会出现腹部绞痛或胀痛,同时,还可能反胃,甚至呕吐;另外,部分患者会伴随体温升高;也可能有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的表现;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脱水。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核心是切断传播途径。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把彻底清洗手部。第二,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蔬菜前,务必洗净或去皮。同时,不要吃变质、不洁的食物。第三,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第四,要保持环境清洁。第五,要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
一旦出现肠道传染病的症状,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同时,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ORS),少量多次饮用;要遵医嘱用药,医生会根据病因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止泻药,乱用药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症状。
专家特别提醒:夏季疾病防治需遵循“三早”原则——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建议公众关注气象预警,合理安排作息,建立“自然降温+适度防护”的健康生活模式。当出现疑似症状时,切忌拖延,及时就医可显著提升救治成功率。(李司佳 郑凯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