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强设施农业 助农增收致富
  情系老同志  慰问送祝福
  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做好春节双拥工作
  博爱送万家  关怀暖人心
  第一书记直播带货  助农产品...
  慰问老兵送祝福  浓浓关怀传...
  慰问消防官兵  共叙鱼水深情
  参观博物馆  铸魂铭初心
  慰问困难残疾人情暖村民送祝福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3-1-30
 
福兴地镇
做强设施农业 助农增收致富
2023-1-30
 

近年来,福兴地镇把设施农业产业作为富民工程首选项目,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利用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等举措,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目前,全镇设施农业占地面积达到1.7万亩,设施生产面积5100亩,位于全市前列,设施农业助力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

在福兴地镇十家子村新建的千亩棚区,第一年经营暖棚种植的十家子村村民乔彦超家的暖棚黄瓜喜获丰收。站在自家暖棚里,乔彦超满脸喜悦地介绍,“黄瓜产量可以,价钱也好,一个月就卖了两万来块钱了!这一棚黄瓜能卖十来万元。就这一茬黄瓜差不多就能把这一个棚的本钱赚回来了!”

2022年,福兴地镇开始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暖棚园区,规划建设暖棚260栋。截至2022年年底,一期建成暖棚91栋。38岁的乔彦超过去一直在外打工,听说镇里新建暖棚园区,他投资20余万元承包了两栋大棚种植黄瓜和绿茄子。乔彦超坦言,“虽然是头一年搞暖棚啥也不会,但在大伙儿的指导、帮助下,操作起来还行,没有想得那么难。”

自2006年以来,福兴地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暖棚生产,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发展,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全镇10个行政村已经有9个村开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已达1.7万亩,创造出“昕宝”“二嫂子”等品牌,相继开拓出北京、上海、沈阳及满洲里口岸等销售市场。

今年55岁的王亚梅是福兴地镇第一批参与暖棚生产的老棚户,见证了福兴地镇设施农业的更新迭代。作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王亚梅开始同步经营种苗生意,每年都要先行先试开发新品种。王亚梅介绍,“我家想推广哪样番茄品种,我都要在自己家大棚先试,好的话咱们就大量推广,不好的话咱就不推,宁可自己损失也不能让棚户受损失。”

王亚梅夫妻二人经营3个大棚,年收入20余万元。她率先试种的螺丝椒新品种喜获丰收,虽然受行情影响价格不理想,但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棚户,王亚梅始终坚信设施农业是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王亚梅说,“冬天外面冰天雪地,但暖棚里温暖如春、果蔬飘香,让人心情好。虽说扣大棚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但它也有收获,就像我们现在卖一车西红柿就能挣好几千块钱,特别自豪。设施农业真的是拓宽了我们老百姓的致富之路!”                (季  哲)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