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 传承非遗
——记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团长车广纯
驴皮影,是一门濒临消失的艺术。在阜新大地上,传承了几百年的驴皮影艺术融合了阜新地域特色,在一些有识之士的保护中,时常为当地百姓带来传统艺术之美。这其中,作为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团长的车广纯功不可没。
为传承弘扬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阜新地区失传,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老年人协会在皮影戏传承人张连举的提议、传授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在2017年1月正式组建了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由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老年人协会副会长车广纯担任团长。2021年,蒙古勒津皮影戏被收录为阜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车广纯的组织下,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经常到街道社区、企业单位演出。前不久,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医“医养结合”医院演出时,记者看到,表演现场乐声悠扬、热闹非凡。艺术团一行10多人,为这里的老人们演出的一段段皮影戏,让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其实,说起让车广纯任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团长,当时他觉得挺为难的。车广纯虽然爱好文艺,会拉二胡,但从来没接触和学习过皮影戏这一古老独特的艺术。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车广纯接了担子,就琢磨着撑起这个艺术团。于是,他知难而上,带着戏班子全体成员,以张连举为师,刻苦学唱练习,平时上网了解外地皮影戏情况,还带团去沈阳、凌源等地学习经验,下决心一定要把皮影戏学好、演好。艺术团没有设备和用品,车广纯自掏腰包7000多元,购置了电脑、投影机等设备;缺乏影人、道具,他自购塑料板、刀具、染料等,制作影人、道具等共150多件。自古以来,皮影戏的影人都是用驴皮制作的。但车广纯别出心裁,使用塑料板制做,如此更廉价、方便。缺少剧本,他自学电脑打字,打印了《四平山》《三打白骨精》《丰收之后》《一份遗嘱》《兄妹比武》等剧本,数十万字,装订成册后发给12名学员每人一份。为外出演出时携带方便,车广纯还自己设计、制作出了能够组装、拆卸的影窗。平时,他带着团员刻苦钻研、不辞辛苦,常常是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又弄到半夜,在默默付出中传承着皮影戏艺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在车广纯的带领下,蒙古贞皮影戏艺术团团员的演技不断提高,经常出外演出,曾先后到蒙古贞广场、玉龙公园、东顺城小区、万达广场和兴隆广场等地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并引起新闻媒体关注,多次接受采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也给予艺术团大力支持,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帮助艺术团添置了音响、字幕显示屏等设备。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