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张殿成调研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张殿成调研重点区域总氮入河治理与管控情况
  一室书香 半世“禾土”
  加速构建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11-27
 
一室书香 半世“禾土”
——走进“禾土农家书屋”
2025-11-27
 
故乡的风,总带着最熟悉的味道。在佛寺镇佛寺村的这片乡土间,一阵书香正随风吹拂——那是“禾土农家书屋”的味道。这里藏着大学退休教授佟立未改的乡音,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更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书屋外的小院,是他亲手打理的天地,那些儿时常见的老物件,都被他细心留存,“禾土”二字,恰是这份乡土情结的最好注脚。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刻着时光的痕迹,藏着他对故乡最朴素的眷恋。
从村头的柏树下,那个抱着小人书不肯罢手的蒙古族孩童,到省城高校讲台上传道授业的老师,一辈子与书为伴,笔墨书香早已融进了佟立老师的血脉中。父亲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精神烙印,这片故土不仅是他童年生长的家园,更是父亲曾挥别家人、奔赴战场的起点。退休那天,佟立打包了所有的书籍,搀扶着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回到了故土,打造了这间“禾土农家书屋”。从此,书香与乡愁在此扎根。
“小时候没书读,总盼着能有个地方,让全村的孩子都能看上好书。”这句藏在心里几十年的话,成了他打造“禾土农家书屋”的初心。四年时光,他亲手修缮老旧的房屋,一点点添置书架,一本本收集书籍。从经典名著到科普绘本,从农业技术手册到养生读物,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他的心血。而书屋里那些非遗展品,还有父亲的遗物,都是他的心头宝。他说:“这些是民族的根、家国的魂。‘禾土’既要滋养庄稼,更要滋养心灵与传承。”“禾土农家书屋”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非遗传承与红色基因延续的沃土。作为大学生实践基地,无数年轻身影在这里静品书香,触摸民族文化的温度,感受革命先辈的赤诚;国家、省、市、县的非遗活动陆续在这里开展,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书香中焕发新生。佟立常说:“传递书香是责任,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延续红色记忆是使命。看着孩子们喜欢咱们的传统文化,记得住先辈的奋斗故事,‘禾土农家书屋’的价值也就真正实现了。”       (下转二版)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