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在阜新镇白玉都村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所在地,记者看到,这里的大豆、花生、玉米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梯田碧绿苍翠,错落有致,宛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梯田的作用可不仅仅是漂亮,它更是农民丰收的一大“法宝”。由于白玉都村坡耕地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基础设施条件差,田间道路不通畅,导致生产作业不便,农作物产量不高。自去年冬天开始,在阜新镇党委、政府和县水利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白玉都村稳步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街基河小流域阜蒙县亚单元综合治理项目,出动钩机近50台,仅用60余天就完成了梯田基础工程,治理坡耕地约6000亩。今年春天,种植3000亩花生、1800亩玉米、1200亩大豆。从高处望去,高低错落的梯田层层叠叠,美不胜收,好似演奏着一曲动听的丰收交响曲。
今年,我县雨水偏多,但阜新镇白玉都村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势明显显现: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减弱了洪水灾害,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产量也大幅提高。谈起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白玉都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广福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看这个小流域治理非常成功,这个项目不仅使老百姓春播实现大面积机械化,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粮食产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今年,我们主要种植了花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从目前来看,产量比以前提高10%左右,花生有望达到500斤、玉米有望能达到1400斤到1500斤。”
正在自家田地里忙碌的白玉都村村民赵秀莲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受益者。看到自家庄稼的喜人长势,赵秀莲不住地赞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好处,说让自家的“贫瘠地”变成了“丰产田”。赵秀莲说,“往年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亩产量也就是三四百斤儿。今年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后,水土不流失了,种子和肥也不跑水了,土地也增产了。预计今年玉米收成能达到1500斤。这都是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带来的好处。”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街基河小流域阜蒙县亚单元综合治理项目,使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粮食产量明显提升,原来的“贫瘠地”变成了助农增收的“丰产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