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义诊活动,助力疫情防控,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铲冰除雪,清扫垃圾,打造舒适优美环境;
宣传法律、提供咨询服务,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精准化”志愿服务,传播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在蒙古贞大地上,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作为全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我县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行“1366”工作机制,以“娜仁花”(蒙语“向日葵”)为标识,打造“县有品牌、乡镇有特色、村屯有主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走,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我县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71支,实名注册志愿者94000余人,实现城乡各领域全覆盖、无死角。一方面利用好“青春之队”、“3570”等已有的志愿服务队伍,精选内容,用朴素的语言宣讲,让政策理论宣讲接地气、对口味,让群众愿意听、记得住。经常性开展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制、送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开展“蒙古贞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积极参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县域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广泛吸纳全县各级各领域专业人士,按照“1+8+N”模式组建一支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助困8支志愿服务支队和N支特色队伍,让志愿服务活动更有针对性、专业性。
为实现志愿服务队伍与服务活动的精准对接,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的目标,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党建阵地”、“红色基因”等,“匠心”打造文明实践活动,创造性提出“六个蒙古贞”志愿服务品牌。并赋予县域内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品牌新内容、新内涵,将其融入“六个蒙古贞”,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