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蒙县蒙古族初级中学是阜蒙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寄宿制蒙古族初中。学校创办于1979年,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高级教师13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县级骨干教师31人。在校学生1307人,30个教学班,其中住宿生988人,走读生319人。校园总占地面积37162平方米,建筑面积20963平方米,有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楼6598平方米,综合教学楼2400平方米,学生宿舍5975平方米,学生食堂3300平方米。学校功能室设施设备齐全。与教学相匹配的理化生实验室、录播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语言教室、信息技术教室;与校园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民族教育展室、民族文化活动室,喜塔尔活动室,书法教室、舞蹈室、美术工作室、版画工作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能够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建校四十年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教育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县蒙古族初级中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质量加特色相统一的民族学校办学新路。
明确办学目标,找准前行的方向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植根本地实际办教育,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创办全省一流的蒙古族初中。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制定“十四五”学校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计划、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计划、学生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计划。在注重德育教育的同时,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极创设公平、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了“一科一特色、一师一风格”的特色化教学方式。倡导“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有思考、能理解、训练有效、关注细节”为过程导向,最终达到课堂优质、训练有效的目标。并向教师提出了上有质量的课、负责任的课,上良心课。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放飞梦想,学有所获。近七年来,县蒙古族初级中学在全县中考中名列前茅。在民族学校管理工作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始终站在排头兵的位置。
学校及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参加名师工作室活动,派教师到知名学校“取经问道”,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讲学,极大助推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团队更加精干高效。
文化引领,构建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对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全体师生。
近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了适合学校发展的学校文化,适合教师发展的教师文化,适合学生成长的学生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效果凸显。先后带领班主任、德育教师到辽宁省实验学校、盘锦市魏书生中学、内蒙古通辽蒙中、奈曼五中、甘旗卡一中等学校考察学习先进的校园文化,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将德育教育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落实落小落细。在课程文化建设上通过思想政治课、历史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百年发展史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入学第一天起,让每个学生学会读书明理,学会做人,讲诚信,守纪律,做新时代的文明青少年。学校党支部、团委、政教处、教务处联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最美蒙初少年评比活动,每学期对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团、班干部要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和事迹宣传报道。学校厅廊文化建设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宣传。每学期利用校报创办《腾飞》,宣传教师、学生先进事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平凡事做起,懂得做人的道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打造一支过硬的行政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形成办好一所学校的强大合力,让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思想深入师生心田,使学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学校遵循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0名班主任专业知识丰厚,管理经验丰富,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任课教师的课堂上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着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感恩。
有生命力的学校必然是不断求变。该校从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管理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思路。坚持以先进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向前发展,精神引领让学校活跃起来、理念引领让学校灵动起来、文化引领让学校厚重起来。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全面育人功能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形成人人争做“科研型”,“学术型”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小课题,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研学共进、共建共享。几年来教师获奖的国家、省、市论文达百余篇,38人次在国家、省、市、县教学大赛中获奖,先后涌现出一批教学标兵,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计53人。
学校高度重视心育教育工作,从1997年开始开设心理健康课以来,心育教育积极融入德育教育中。2019年1月,学校被认定为辽宁省第二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20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刊登了《心依暖阳,静候花开》一文,介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系列诵读、歌曲演唱,民族常识等竞赛,让学生从小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上好蒙语文课,强化口语训练,从基础抓起。扎实做好了民族教育工作,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
加强体育、美育教育,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美育工作,几年来,舍得投入,搭建平台,培训教师,打造了一批美育教育、体育教学、特长生培养方面的优秀教师团队,凸显了学校品位和特色。
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在上好两操的同时,注重大课间活动,有篮球操、室内健身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摔跤、喜塔尔等,以及跳绳、拔河、踢毽子等活动,在每年的全县体育运动会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美育教育方面,几年来累计投入十多万元,先后建立了美术名师工作室、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室、美术教学展室。师生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家媒体平台上发表。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均获得了奖励。师生美术作品在学校厅廊展出,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学校合唱队、马头琴队、舞蹈队常年坚持训练,在培养学生多才多艺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学校始终坚持活动育人工作,在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了创新创作能力。 “三队两组一活动”的经常性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学生身体健康。
夯实党建基础,各部门通力合作
党建工作跟进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理论武装全体师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通过党课培训、传统文化浸润等形式夯实党建基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党支部充分认识到,实现“五育”协调发展、发挥育人功能是加强德育、改进智育,强化体育、重视美育、注重劳育的必然要求。坚特做到“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做到与学生心贴心,与家长心连心,建立起家校共育的教育责任。
学校发挥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教师的“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引领课”,为学校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注入了新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一名教师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近年来共有128人次获国家、省、市、县级政府奖励。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学校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树、创、献活动。办好职工之家,为全体教职工搭建平台,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凝神聚力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发现身边典型,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共青团工作在创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基础上,聚焦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少年如何积极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洪流中,建功立业。
累累硕果,见证着蒙初人奋进的历程
近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蒙古初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学校先后获得“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先进示范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少年中国精神读书活动组织奖”“辽宁省民族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绿色学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省级示范校”“阜新市民族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阜新市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先进集体”“阜新市校园环境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阜新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阜新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阜蒙县民族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阜蒙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阜蒙县办学特色先进学校”。多次承办了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教学改革现场会;承办校长培训班,并和与会同仁分享交流。赤峰、通辽、朝阳、铁岭等地学校先后到校考察学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路上,县蒙古族初级中学将不断续写无悔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