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传递社会温情 助力学子圆梦
  聚焦公众药品安全 倡导科学用药理念
  推进“玛瑙+互联网”融合 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发展高效农业 助力农民增收
  新闻速递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9-8
 
发展高效农业 助力农民增收
——县润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小记
2025-9-8
 
在泡子镇怒河土村起起伏伏的山坡上,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从山顶蔓延到山下,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雨水比较多,农作物长势很好,相信会是个丰收年。”站在湿漉漉的田埂上,县润禾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洪武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在村民都靠着侍弄自家田地维持生活的时候,18岁的朱洪武出外创业。2006年,他在大连成立装饰公司,后返乡创建农事企业。2014年11月,他带头成立润禾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千万元。翌年,他又注资200万元成立惠广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适应发展需要,2017年1月,合作社注资500万元成立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润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辖两个合作社和一个入股供销社,探索以绿色裸地蔬菜及其农副产品种、收、加工、存储、运输、销售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
规模出效益,合作社的优势显现出来——开展土地集约化利用,通过平整土地、填沟去垄,平均每100亩可增加2亩种植面积,合作社成员比普通农户户均每亩节省成本130元;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进行精细化操作、标准化管理,每亩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40公斤,增加有机肥用量100公斤,每亩节水100立方米,亩均粮食增产100公斤。
“帮我看看这块地啥时候能施肥”“接下来要预防哪些病虫害”……每到重要节气、关键时期,市、县农技人员都会来到合作社,与朱洪武等职业农民面对面交流,指导田间作业。
经过精心管理,“润禾”已初步建成绿色果蔬、杂粮生产基地,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并注册商标“怒河土”牌,以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已流转土地1.56万亩,覆盖怒河土村及周边镇村,带动周边950户农户脱贫致富。
村民高振学家有土地20 亩,年收入约8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合作社成立后,夫妻俩就近在合作社打工。“我们快60 岁了,出去打工体力跟不上,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拿的是‘年薪’,收入较之前提高了不少,日子越过越好!”高学振说。
今年春播前,合作社将玉米种植地块调整出5000余亩地,分别种植大豆、芝麻、红小豆等杂粮和姑娘果。其中,仅姑娘果订单保底价格5元每斤,亩种植1500株,每株产果2到3斤,亩效益1.5万元以上。
朱洪武有一个远大的设想,打算在3年内,逐年递增土地流转,在集中管理的土地推广高效农业,把农民从一家一户耕种的分散式种植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离土不离乡的打工者,从土地中赚取更多的效益、更多的实惠,让农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越干越有劲头,越琢磨越有门道。”朱洪武感慨,合作社成长壮大,离不开好政策的有力支持,依托好品种、好模式,以保障品质稳定性为重点,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种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农民增收的底气更足了。 
(常延春)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