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党建“执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数字报首页
 
 
2025-4-8
 
党建“执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于寺镇官营子村“乡村振兴模式”系列报道(一)
2025-4-8
 

(上接一版)

产业兴旺为人才的聚集提供了基础,与部分农村鲜见年轻人不同,从村里走出去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回乡并扎根官营子村的“90后”不少。官营子村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以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以人才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官营子村得以长久发展的永恒动力。在过去的十六年里,张庆年不仅是村里的领航者, 更是年轻干部们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和引路人。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智慧,不仅以身作则,引领全村迈向繁荣,更是采取了“一老带多新”的策略,注重培养年轻干部,积极选拔有潜力、有热情的年轻人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从家长里短到重大项目建设。培养后备干部最长的时间已有十年,短的也有五年。现在,村里的年轻干部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村里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官营子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69人,高中以上学历28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岁,头雁队伍的学历、年龄和性别结构在全县各党总支中优势明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官营子村成功达到了“四个一百”的宏伟目标——一百年不再打井、一百年不再盖房、村民收入超过一百万的达到一百户。卓越的治理成效和文明风尚,使官营子村先后荣获“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官营子村党总支部还荣获了“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民主集中决策,把稳保障村民利益的“压舱石”

村党总支深刻认识到,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因此村党总支一直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村规民约建设“双轮驱动”。在党建引领下,纯正党风政风成为村党总支的首要任务。村党支部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并确保及时传达至每户村民,特别是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宏伟蓝图的政策。

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总支在全村68名党员中启动了“先锋引领,表率示范”行动。党员干部们不仅做给群众看,更是领着群众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同时,为了树立良好工作作风,制定了《村干部守则》,严格接待办事、日常行为等细节方面的规定,如杜绝吃请现象、在村部食堂简餐、不参与赌博等等,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在乡风民风建设方面,村党总支同样不遗余力,制定了30余条《村民公约》,明确规定了村民的权利与义务,并在全体村民的认可下,公约被印发到每家每户,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于违反公约的行为,村党总支予以严肃处理,不留情面。

经济和精神双丰收的官营子村,开始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上求突破,实现“村里的事让村民来做主”,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广聚民意,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神经”,畅通群众说事议事“经脉”,促进村级组织科学决策、依法治村。

趁着居民晚饭后休息的时间,官营子村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如何深入开发、有效利用土地的讨论开始了。两个多小时,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组长相继发言,从村民增收、便于管理、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现代化数智农业等角度进行阐述。经过举手表决,会上一致同意“土地是本钱、平台是秤盘、市场做杆秤、支部当秤砣”的“官营子模式”广泛推广,这次讨论也为官营子村日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走过场,一场场“唠嗑”式的议事会,成为民事民议的最好方式。

官营子村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厅,不断完善议事机制、丰富议事内容、拓宽议事渠道,努力打造更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场景。有事大家商量着办,是官营子村一贯的作风。十多年来,通过民主集中决策大事小情上百件,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充分激发村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当家作主”,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决策。

坚持德法并重,夯实社会善治根基的“稳压器”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官营子村不仅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更坚持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将法治思想融贯于道德教化之中,构筑起了一个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在官营子村转上一圈,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村民在讨论谁家孩子优秀,谁家儿媳孝顺,谁家土地又有了新技术……勤学、好学的村风,在这个小小的村子流传。一茬又一茬的学子们,前方有目标,眼中有光芒,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村子里有在校大学生46人,大学毕业生128人。村党总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行村民公约、建立诚信档案、开展评选表彰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修建351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展示官营子村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和产业发展;建成两处共1万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300延长米综合文化长廊,涵盖法治、德治、文化等教育元素,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村民在闲暇时潜移默化受到法治熏陶,提升法治意识。

村党总支从建强制度入手,聚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创先争优活动与村里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行“阳光三务”“一事一议”“四议一审两公开”等制度,各项事务公开透明,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化、正规化、合法化。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了每日早例会制度、首问负责制度、党建联席制度、民主定事、群众评官制度、各村民组长和合作社负责人述职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制可依。

为了更有效地化解村内矛盾,充分发挥“三员合一”的源头治理作用,广泛推广并实践“张彪调解十法”,先后有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镇政府包村干部、金融扶贫助理等共11类人才共同助力乡村治理。这一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官营子村在过去12年中未发生任何刑事案件或越级上访事件。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官营子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与活力,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将乡村振兴的蓝图一笔一画地变为现实,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乡村新貌。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