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退伍不褪色  创业勇担当
  “阜新花生”进京  助力乡村...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4-3-22
 
光荣退伍后,他立即挺进乡村振兴主战场,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生态农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鱼司令”——
退伍不褪色  创业勇担当
——记“阜新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季雪峰
2024-3-22
 

在战友们眼里,他是拼命三郎,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师嘉奖一次;在乡亲们眼里,他是热心肠的小伙子,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从军生涯5年,创业至今20年,深入骨血的军魂一直指引着他的每一步人生路。他就是“阜新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季雪峰。

季雪峰,1999年12月入伍,200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5年的军旅生涯中,季雪峰曾任班长、区队长等职务,多次荣获“优秀士兵”“优秀班长”“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光荣退伍后,季雪峰退伍不褪色,充分发挥军人敢闯敢拼的劲头,自主创业,成立了阜新老季渔匠实业有限公司——集精品锦鲤养殖批发、销售为一体的高端观赏鱼养殖基地。他本着“弘扬中国锦鲤文化、打造国际一流锦鲤”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互补共生技术,创新开展“渔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采用温室大棚内鱼池与葡萄种植“混搭”养殖模式,打造出遮阴增氧双效应的循环经济业态。

虽然脱下了那身橄榄绿,但季雪峰骨子里军人的作风没变。在创业上尤为明显。他坚持工匠精神,养锦鲤以技修身,以心养技,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季雪峰在锦鲤养殖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整套熟练的本土锦鲤饲养、繁育技术,形成了从培育鱼苗到养殖成鱼“一条龙”的生产模式。他养殖的锦鲤颜色艳丽、品相好、抗病能力强,深受客户欢迎。

季雪峰投资建设5栋温室无土栽培鱼果共生的生态大棚。近百亩水塘养殖基地,拥有优质一流血统种鱼近百尾,年孵化锦鲤800万尾,年留养级立鲤达到3000尾。如今,他的客户遍布京津冀、河南、山东、四川、广州、吉林等地,年销售量达到了几十万尾。他也积极参加各种赛事,推广锦鲤。2018年,季雪峰率先于国内繁育出钻石银麟系锦鲤。2019年,季雪峰带着自己的“锦鲤”参加“巨鳞杯”第七届中国国际锦鲤大赛。季雪峰的一尾70公分长的“玉龙锦鲤”以色泽鲜明、边缘分明获得了专业评审的一致认可,一举摘得70部红白总合季军。2020年,在江苏省第二届全国锦鲤大赛上,季雪峰再次出征,获80部红白、75部C类两项冠军。2024年,在第二届中国锦鲤幼鱼大赛上,获得36部红白冠军……

季雪峰成为远近闻名的“鱼司令”。他的这些“锦鲤兵”也为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季雪峰介绍:“目前,按每尾小鱼市场价来讲,基地精品鱼类可以达到三五百元,好一点参赛级的能到1000元到3000元,养大到三五年之后,如果拿到比赛冠军,那么它的价值能达到几十万元。一亩水塘的产值是稻田与虾蟹三倍,基地这一池鱼,从出生到当年出售,收入在3万元到8万元之间,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相比于转发锦鲤求好运,周边村民却实实在在相信:锦鲤能改变命运。季雪峰的锦鲤园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锦鲤园工作人员吕国红介绍:“我年收入5万来块钱,主要是喂鱼、打扫卫生。我感觉养锦鲤这个行业特别好。老板说带着我,让我也养锦鲤。我的鱼池都挖出来了,就等着今年开春往里放鱼。我们老板也有个心愿,想带动一群人养锦鲤,带着大家一同致富。”

事业渐入佳境的季雪峰,不忘初心,回报家乡,奉献社会。季雪峰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同时,还先后为家乡敖包文化、民族事业发展捐资达数万元,为村民修路3.5公里,解决了乡邻出行难、秋收难等问题。2020年疫情期间,他与广州锦鲤协会联合益拍,将锦鲤拍卖善款35余万元,全部捐赠武汉红十字会。

季雪峰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本色一直没有丢,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他始终坚持不放弃。季雪峰的工作室里摆满了他获得的各种奖项。阜新老季渔匠玉龙锦鲤基地先后获评“阜新优品”“阜新市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阜新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荣获一等奖、“江苏省淡水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基地”“辽工大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所玉龙锦鲤文化示范基地”“辽宁省退役军人创新工作室”“辽宁特色小微企业”、 辽宁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季雪峰认为锦鲤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他说:“我想把自己锦鲤养殖成熟的经验和养殖技术无偿地提供给想要跟我养锦鲤的周边老百姓,跟我一起把锦鲤产业做大做强,共同让锦鲤产业成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