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铁辉花生种植合作社
先签订单后种地,种子技术销售都不愁
“签了订单再种地,种子肥料有保障,企业还包收购,这下种花生可踏实了!”春耕即将来临,种了半辈子花生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铁辉花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铁辉有了新打算,今年要增加300亩的花生种植面积,还要通过“订单种植”模式让阜新花生漂洋过海,出口国外。
2月14日,由中国花生种业大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产季首届春耕备耕宣导会暨辽宁(阜新)花生订单种植技术模式推介会”召开。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150余位花生种植户代表齐聚一堂。会上,不仅有专家讲解种植技术,还提出了辽宁花生发展新路径——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模式、以产业需求规划水肥用量。通过科企协同、“先订单+后生产”的新模式,实现农民增收、标准输出、品牌赋能的三重裂变。
作为辽宁花生主产区,阜新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四成。但过去农户单打独斗,经常遇到种子差、滥用化肥、售卖难等问题。现在新模式让农户“先拿订单再下地”:合作社与企业签合同,约定收购量和保底价;科研团队全程指导种植,统一提供良种和专用肥;收获时企业按质论价,优质花生还能出口创汇。现场,不少农户当场签订合约,“有好种好肥好技术,咱们种植户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今天,我们合作社来了10多名社员,都当场和企业签约了。”刘铁辉兴奋地告诉记者。
这套新模式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强强联合。去年9月,辽宁花生集团牵头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河南农科院油料所)、中化厚圃土壤健康事业部共同成立了中国花生种业大联盟。今年2月6日,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与辽宁花生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联盟成员。联盟以推动花生全产业链发展为核心目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着眼于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产学研用模式为宗旨。
“2025年,我省将小粒花生作为10个有辽宁特色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产业之一,实行省政府领导“一对一”牵头机制,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省小粒花生重点发展的关键时期。”辽宁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所长于国庆表示,“以阜新为起点,省农科院将在全省范围内推介订单种植新模式,破解目前花生产业存在的老品种更新、土壤安全等问题,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辽宁小粒花生产业集群,把我省的优质花生,推向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为辽宁花生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