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忙碌且充实
  城乡居民养老金未来五年还会涨吗?
  召开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动员会议
  惠民“大餐”暖人心
  全面清查毁林开垦等问题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1年03月19日
 
记者体验法官日常一天——
忙碌且充实
本报记者 于  水 吴碧莹
2021-3-19
 

3月16日,本报记者参加了县人民法院开展的“今天我当班”媒体体验采访活动,零距离体验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徐丽萍日常真实的一天。

将公平植入人心,将正义带给百姓,这是阜蒙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徐丽萍十几年如一日不变的信仰。无论是身处条件艰苦的基层法庭,还是在立案庭任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她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骄人的工作业绩。

据统计,2020年,徐丽萍共受理民事案件611件,结案611 件,结案率100% ,其中调解结案436 件,平均审理周期 0.81天。

8:30——8:50

徐丽萍早早来到单位,理清了一天的待办事项。8时30分,她和同事们身着制服、佩戴法徽,已在工作岗位上做好准备。“您好,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随着一声询问,徐丽萍及工作人员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诉讼服务中心是法院的窗口,我们就是要擦亮窗口,让群众借助法律的力量,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公平正义。”徐丽萍经常对窗口工作人员这样讲。

9:00——11:00

又是一连串的电话沟通,“办案能手”徐丽萍当天的工作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开庭内容审阅、安排法官助理庭前准备、接到一名律师的电话说要送交文件……仅上午她就需要审理并调解关于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合同纠纷等内容的3个案件。法槌落下,记者和徐丽萍走出审判庭,她对记者说,法律是严肃的,但司法过程却可以是温情的。法庭并不都是剑拔弩张的,因为最强大的力量或许并不是暴力或强势,而在于能否走入内心。

11:00——11:30

刚开完庭,徐丽萍马上来到调解工作室。她告诉记者,由于今天调解的当事人因工作原因在外地不能到现场,她要通过音视频在线调解的方式与双方取得联系,最终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得到部分履行。法官耐心地为案件当事人做调解工作,看到当事人放下心结重归于好,让人感受到那一份轻松与喜悦。

13:00——14:00

吃过简单的午餐后,徐丽萍回到办公室还来不及休息片刻,便一边审阅着卷宗,一边准备开庭提纲。“有的法官一天要开三、四个庭,审判、调解等,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徐丽萍告诉记者,为破解案多人少难题,县法院多管齐下,组建“速调快审”团队,探索在县法院建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与速调快审工作机制。2020年,3名速裁法官全年共审结案件1230余件,成为助推审判的“加速度”。

14:00——16:00

下午两点,在法院特色家事法庭里,徐丽萍审理了这起案件。记者发现,这是一个圆桌式家庭审判庭,桌上的原告、被告座签也换成了丈夫、妻子的座签,处处彰显着人文关怀、维护和谐家庭关系的温馨氛围。经过一个小时的开庭审理,当事人双方在庭上达成调解,从立案到调解结案仅仅用时1天。

16:00——17:00

开庭过后,徐丽萍马上来到诉讼服务大厅审查一天受理的卷宗材料。她告诉记者,窗口平均每天受理的卷宗能有50册左右,每天的这个时间段,她都会来到这里,从普通的文书格式到证据材料,再到法律关系都要耐心细致地审查。

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接近尾声,徐丽萍还要静下心坐下来写判决,制作法律文书。天渐渐黑了,法院大楼却灯火通明,加班加点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临走时,徐丽萍还熟练地把一个笔记本放到包里,白天没来得及完成的学习内容也不能落下,她笑了笑说道。

其实,法官们日常工作就是这样,不仅有法庭上的威严和庄重,有繁忙和琐碎,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