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下一版>>
  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就中印尼建交75周...
  “绿电”乘风来
  省城来的“驻村书记”
  五大方面系统谋划,打好决胜之战!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4-15
 
省城来的“驻村书记”
——记省广电局驻佛寺镇水泉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朱旭东
2025-4-15
 

今年农历正月,朱旭东在沈阳的家里只待了4天。其余时间,他都和村干部在一起忙工作,带领村民组织春耕生产前期工作。他一刻也不停歇,累并快乐着。

作为省广电局驻我县佛寺镇水泉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朱旭东自驻村以来,把足迹留在广袤的田野上,每日和村民打成一片,为的就是履行好驻村责任,为的就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的就是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富裕安康的好日子。

“朱书记,今年,在合作社建设上,咱还得上新台阶啊!等再过几天,你还得带我们出去考察学习呀!”水泉村村民韩晓芸说。“没问题,我想咱还是以合作社建设为基础,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发展特色产业中来!”因为几乎天天和朱旭东见面,村民们早已把他当成自家人。而对于村民提出的事项,朱旭东总能第一时间接上话茬。

变“门外汉”为行家里手,从“两眼一抹黑”到如数家珍,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朱旭东一门心思扑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上,成为村民的“领头雁”。村民看到他的时候,他在村里忙碌;村民看不到他的时候,他在伏案沉思——为村里的发展订计划、找出路、拓门路。

“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让当地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朱旭东初来水泉村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如今,驻村工作即将满一年,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先后争取资金近130万元,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让村容村貌大变样;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奔富路,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通过发展项目,推动村里形成每年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能力……

“咱朱书记没架子。别看是省城来的,但到了咱家,脱鞋就上炕,说起话来也近便!”谈起对朱旭东的印象,村民白金山感慨地说,自己当时对加入合作社心里还犯嘀咕,是朱旭东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他打消了顾虑。如今,白金山家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已经购买了小轿车。

“朱书记这个干部没说的,拿村里的事儿比自己的事儿还上心!”通过水泉村党总支书记张海宝的评价,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村上对他这个驻村干部的认可,以及一名优秀驻村干部带给村里的巨大变化。

朱旭东的驻村工作,首先从抓党建做起。过去,村干部时常因琐事繁杂而在开展组织生活时流于形式。朱旭东就将“三会一课”搬到田间地头、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又吸引了普通村民的关注参与。为了解决村党组织活动单一的问题,朱旭东协调本单位帮忙,为村上更换了党建宣传栏和电子教学设备,并与当地供电企业党组织联建,每月定期开展党建活动,让村干部和党员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的培养下,村上新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上优秀年轻人不仅成为党的后备力量,还成为增收致富的能手。

在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下,水泉村广大农民思想观念持续转变,增收致富干劲倍增。朱旭东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因势利导,推进“强村”,带动“富民”,帮助村里壮大升级胜杰养羊等多个合作社,建立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让村里形成了“造血”能力,使村民拓宽了致富门路。      (下转三版)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