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医巫闾山余脉与努鲁尔虎山余脉交汇地带,全县大小山头有4483座。国土总面积937万亩,其中,低山面积341035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6%;海拔100-500米以内丘陵面积8081479亩,占全县国土面积86.3%,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在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不仅造就了地形地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也在此起源。据调查,全县现有天然乔灌木树种130余种,其代表性乔木树种有:油松、侧柏、小叶杨、小青杨、旱柳、蒙古柳、枫树、家榆、蒙古栎、桑椹等;灌木有山杏、绣线菊、山榛子、丁香、山枣、胡枝子等。天然的树木、草和野生动物形成灌丛,构成了阜新地区的低山丘陵主要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山枣能与荆条和多种草形成灌丛,不仅为低山丘陵地区提供了重要生态支撑,也为动物界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是食物链重要组成部分。
查海古文化遗址证明,8000年前查海人居住在绕阳河与细河源头的察哈尔山、老鹰窝山、东骆驼山一带。也可以说这里的山花野果、山山水水养育了查海人,培育了查海文化。
辽宁省西部,作为被子植物的起源地,拥有世界上第一朵植物化石“中华古果”。据《阜新史稿》记载,在距今约1.3亿-6500万年阜新成煤期,气候变暖,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考古证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密县峩沟北岗新石器遗址发掘出大量碳化枣果和枣核,表明枣的驯化栽培可追溯到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枣与人类发展共存。在我县化石戈镇二色村、蜘蛛山镇葫芦汤村、七家子镇发现的大量的树木化石,也都证明在医巫闾山余脉与努鲁尔虎山余脉地区,细河两岸低山丘陵,是自然物种山枣的天然生长的最佳区域。 天然山枣主要分布在我县医巫闾山余脉的卧凤沟乡、新民镇、国华乡、大板镇、富荣镇、沙拉镇、大巴镇及努鲁尔虎山余脉的阜新镇、哈达户稍镇、红帽子镇、扎兰营子镇、王府镇、七家子镇、八家子镇、旧庙镇、紫都台镇、化石戈镇、于寺镇、蜘蛛山镇等地。
山枣,别名小酸枣。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鼠李目,鼠李科,枣属,山枣种。在阜新地区以小灌木和小乔木形态存在。喜温暖干燥气候,耐寒、耐旱、耐碱、耐瘠薄;萌孽力强,不宜在低洼涝地种植,以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上种植最佳;适生于向阳,干燥的阳坡、丘陵、岗地或平原。
树形: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4米;小枝称之字形弯曲,紫褐色。山树上的托叶刺有两种,一种直长达3厘米,另一种弯曲。山枣叶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一3.5厘米,宽0.6 -1.2厘米,边缘有三锯齿,基部三岀脉。花:黄绿色,2-3朵簇生于叶腋。花期6-7月,果期8-9月,采种期在9月下旬。
阜新地区的自然生山枣以枣果形态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算盘珠型、珍珠型、水滴型、磨盘型、近球型、短矩圆形、扁椭圆型,以扁椭圆型居多。
果味酸,核两端钝。熟时红褐色。
山枣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山枣的生态价值:表现在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山地丘陵地。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能与荆条、榛子、丁香、绣线菊等灌木和诸多草共生,形成灌木丛。形成的灌木丛是山地丘陵地的生态支点。具有固土、蓄水、防风固沙的强大功能,是山地生态系统的最基本单元。这种单元之间相互依存构成整个山地丘陵地区生态体系。同时也是山枣生存和得到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神异经》中就有关于枣树作为防护林带的记载:“北方荒中有枣林,高五十丈,敷张枝条,数里余,疾风不能偃、雷电不能催”。我县低山丘陵可产生水土流失面积6917000亩,在田间梯田埂和四周栽植山枣,可起到生态保护、控制水土流失的防护林作用。
山枣的经济价值:在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前,山枣就是查海人及古人类的重要食物。进入农耕时代,人们经过驯化野生植物有了更多的食物来源,但山枣做为人类食品的地位没有降低,而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用于养生和医病。《神农本草经》记载山枣性平、味甘酸,长食果肉可健脾开胃,有养心安神敛汗的功效。主治虚烦不振,体虚多汗,津虚口渴等症。山枣的种子含多种生物碱,还含有脂肪油,蛋白质,笛醇(笛醇是笛族化合物中的一种),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人类对山枣的价值从食物升华到保健药用。
酸枣仁在9 月初至 10 月上旬接近或完全成熟,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最高,是最佳采收期。随着人们对药用保健价值的不断深化,近些年山枣仁价格波动明显,在2022、2023两年从每公斤500元飙升至1000元。这背后是大健康产业推动市场需求变化。《2024 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24年3月19日发布)显示,64%的人面临睡眠质量欠佳问题,完全无睡眠障碍人群仅占 19%。大数据显示在京东大药房搜索“安神”,酸枣仁中成药和保健品排名靠前,部分商品销量超 10 万件,这些商品酸枣仁是核心原料之首。在传统的中草药、蒙药、藏药中,山枣仁占据重要位置,其需求量很大。
山枣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生态和经济相兼共同作用下对社会和谐稳定和人类健康发展上,尤其是在低山丘陵地区的山枣,不仅提供重要生态保障,更是在食疗方面发挥着保健与药用作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县山枣以野生山枣采收为主体,同时也有很多企业、个体、林场投入到山枣种植产业研究中来,形成强大的发展势态,国有林业科技示范林场、周家店林场建设生态+山枣基地1000多亩,发展山地生态经济。
一方面是天然野生山枣资源得到人们的重视。看好两山(医巫闾山和努鲁尔虎山)余脉交汇地的天然山枣种群,品质的优势,采种培育,建立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波动也出现了抢青、裸青、毁树采果“杀鸡取蛋”的采收方式,对野生山枣资源造成严重损害。
在栽培上,由于山枣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性,很适合于“粗放”经营,“春不看、夏不管,到了秋后绕树转”。
从品种上看栽植的山枣主要品种有:龙爪枣、葫芦枣、变色枣、宿萼枣、变形枣、无核枣、叶花酸枣、刺核酸枣、砂酸枣。但没有阜新原产地的自主品牌树种,山枣自然原产地的树种优势与品质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由于没有自主品牌因而没有品牌基地。没有形成自主品牌的产业,这也是山枣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县发展山枣是有很大的优势,山枣是我县的自然原生物种,历史悠久,我县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山枣生长,处在最佳纬度线上,是最佳气候区。
在我县自然生长的山枣,经过千百年的物竞天择,目前的自然树种是最具生命力强,品质最佳,很多外地的山枣都是从阜新引进的,通过繁殖命名成了其自主的品牌。
我县地域辽阔,山地多,沟壑多,发展空间大,全县有坡耕地200多万亩,很多地有大量的梯田埂。尤其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栽植的林地,需要进行退化林修复,在退化林修复中进行改造,建设生态+山枣的生态经济型林分,形成乔灌混交,生态林与经济林相兼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山枣是生态经济型树种,山枣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个人、企业都在投资发展山枣产业,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山枣原生地的品种、质量优势,把山枣的岀生地建成山枣品牌基地、产业发展基地的几点思考:
一、组建山枣学会,为山枣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组织科技力量加大对山枣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通过山枣学会对山枣的品种培育,栽培模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二、建立自主品牌。对天然野生山枣进行普查,对伴生的草、灌、乔木和山枣灌丛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了解天然野生山枣灌丛形成的生物学特征。对天然野生山枣物种通过筛选,择优培育新品种。一是采取去劣存优,充分利用天然野生山枣优势资源,选优势个体,采取基地培育方式,培育优良山枣仁产业基地(自然混合群体)。选育审定(认定)优异山枣株系为山枣品种。三是通过嫁接方式建设产业基地。对枣园实施改造,将枣园幼树利用优良品种嫁接改造为优质山枣仁生产基地。
三、培育好新型经营主体,做好服务。山枣产业不能盲目跟风发展,应整合资源,创建品牌,促进稳产提质增效。培育酸枣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企业 + 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购销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四、促进实现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场需求定向种植和生产,走良性循环、订单式发展道路。推进山枣产业集约化、品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稳产提质增效。
五、加大野生山枣保护力度。野生山枣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建立好种质资源库。使其更好地发挥优良乡土树种作用,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更多优异素材。
六、加强产业信息交流与服务 。通过山枣学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收集、整理和发布山枣产业的市场信息、政策法规、技术动态等,为企业和枣农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研讨会、培训班等,促进种植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七、为山枣生产企业、合作社、枣农等提供市场对接、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服务,拓展市场,提高酸枣经济效益。 促进“山枣仁 +”融合发展,衍生出康养、露营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休闲露营睡眠经济新体验,打造“阜新山枣仁、帮国人睡好觉”的区域公用品牌,并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山枣仁睡眠产品深加工。把山枣产业升级到优良品种普及化、栽培模式省力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加工利用综合化的5.0版。
总之,优质的天然野生山枣群落为我们大力发展山枣业奠定了种质资源等物质基础,广阔的山地、沟壑为山枣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栽植优质山枣,发展山枣产业,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