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熊婆婆的花园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重庆代表处、重庆高促会(筹)等单位,特意邀请吕家店村在重庆举办了首届“烤蜜薯节”,加上网络的宣传和电商的销售,让吕家店村的名字和当地产的红薯一同走向了大江南北。近年来,受省农科院、省农广校的委托,吕家店村创办的农丰合作社先后在营口、锦州、沈阳等地组织的培训班上介绍了合作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农丰合作社的发展经验也成了阜新地区“转观念、提能力 、强‘三农’”专题培训的活教材。
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缘何能得到社会各界如此的关注和青睐?细细的盘点,我们不难发现,吕家店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民”的发展之路离不开一个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人,他就是伊吗图镇吕家店村党总支部书记胡波。
(一)
1990年,胡波高中毕业后便去了镇里的敬老院打工。半年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他购买了一台四轮车跑起了运输。由于为人厚道、头脑灵光、处事得当,胡波的运输业越做越大,四轮车换成了柴油车,后来又换成了“大平头”,可谓是事业如日中天。胡波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有为青年。
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春节前,在跑运输途中,由于车辆肇事,胡波不仅赔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负债25万元。不幸没能击垮胡波。考虑一段时间后,他和妻子在村里租下3个冷棚,并盖起了猪舍。小夫妻俩一边种菜、一边搞养殖。遇到不会的、不懂的,他就向有经验的村民请教、去书本中寻找答案。那几年,每天凌晨两点多钟,胡波就爬起来,赶着毛驴车去清河门市场占摊位,卖菜。为了节约开支,给猪治病输液的事儿都是他们夫妻自己动手操作。稍有一点闲暇时间,他就出去替别人开大车赚钱。用他的话说,那时给人家打替班开车就是最好的休息。十年里,他们夫妻靠着勤劳的双手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还流转土地搞起了种植。他还大搞养殖业——养猪、养牛。他家的猪存栏量最多的时候达2000头。胡波还采取“养殖户+农户代养”的方式,带动身边近10户村民,发展仔猪育肥,共同致富。目前,他家肉牛存栏量还有150头。
务实、勤劳、肯学、认干的的胡波不仅为自己积累下了人生宝贵的经验,也赢得了好口碑。
(二)
吕家店村位于伊吗图镇西侧、汤头河东岸,距阜新市区30多公里,毗邻清河门区,阜锦公路从村中穿过。该村总人口1800人,耕地面积339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9亩。该村有71名党员,一个党总支,两个党支部。
2021年,吕家店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村民们眼里这个有见识、有能力、口碑好的胡波,被党员和村民们高票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勤劳、善良、淳朴的胡波,本着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上任了。从上任的第一天起,胡波就和党员代表、村“两委”班子成员及群众代表谈话,深入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探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为了增强自己的履职能力,更好地服务村民,工作之余,胡波加班加点地学习党的知识和乡村振兴发展相关政策,及时给自己“充电”。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胡波提出了创办合作社、推行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农民参与、年末分红模式的发展规划,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于是,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正式成立了——一场由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吕家店村实施开来。自此,村民们还给胡波起了个别名“三变书记”。
吕家店村的土质及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种植红薯,结出的红薯口感特别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直以来,村民也有种植红薯的习惯。2020年,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红薯大赛上,他们村里产的红薯曾获得金奖。于是,他们便确定了以种植红薯产业为主导,玉米、尖椒轮作耕种的生产模式,决心向黄土地要效益,在黄土地上打造农民振飞之翼。
2021年,经过细致地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当年集约入股土地622亩,筹集入股资金82万元。经过合作社的精心的管理、经营,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当年,农丰合作社首次分红66.4万元,为群众发放工资88万元。“党组织+合作社+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让这里的村民们既减少了单打独斗的风险,又分到了红利,还做到了足不出村就能打工赚钱,对村民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村民们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吕家店村的农丰合作社也如同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越做越强。2024年,农丰合作社实现分红131.5万元,实现农民工资性收入150万元,增加集体资产330万元,集体受益资金18万元。
(三)
良好的开端,坚定了胡波的信心。他决心着力巩固拓展农丰合作社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2年,村党总支根据农丰合作社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和壮大集体经济的需要,积极申请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和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现今,已建设了节能型通风贮藏库10000立方米、节能型冷库4000立方米、分拣车间2100平方米,1400平方米的集配中心正在建设中。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建设了120平方米的直播场地,配备了全套直播设备,完善了运营机制和体系。目前,网络点击率近百万,在抖音平台上搜索“农丰合作社”,即可浏览农丰合作社及农丰合作社产品。
合作社新购置了玉米深加工设备和小麦石磨面粉加工设备,试生产后均已经运行。胡波介绍说,现在市场上玉米也就八九毛钱一斤,把玉米加工成玉米碴子每斤就能卖到两元多,不仅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通风贮藏库、节能型冷库、集配中心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不仅仅解决了合作社软硬件配套达标的问题,更是起到了拉动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增长的作用。
2023年,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为服务红薯产业发展,争取到上级支持,建设暖棚24栋作为育苗中心,为合作社提供了育苗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农丰合作社红薯产业集育苗、栽植、收获、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2023年5月,以吕家店村为基地,成立伊吗图镇红薯产业联合党委,吸纳适合红薯种植的艾友营子村、土城子村、拉拉屯村、庄家店村4个村,并辐射到东梁、卧凤沟、哈达户哨等乡镇部分农户,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的产业规模和服务功能,红薯种植形成了集中连片。目前,农丰合作社的红薯已经小有名气,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四)
要说是红薯产业壮大了吕家店村集体经济、富了一方百姓、红了吕家店村,一点也不为过。但对于发展中的吕家店村来说,这是他们奏响产业振兴“主旋律”的一个缩影。同样蓬勃发展的还有,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在占地92亩的馒头山上客土造地、修梯田、栽果树,林下套种药材。胡波介绍说,2022年,他们从朝阳地区新引进1000棵金丝枣树,按照每棵树坐果10斤计算,那就是百十来万元。将来到了盛果期,那将是一笔不小的红利。
该村有冷棚37栋、暖棚24栋,除了部分制种外,他们按照季节性种植了草莓、葡萄、油桃、蓝莓、香瓜等果蔬,不仅满足了周边群众闲暇时采摘娱乐的需求,还大大拉动了当地餐饮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市区部分小学生还慕名来到这里,挖红薯、抓螃蟹,开展研学、农事体验活动。
今年,吕家店村在原有种植尖椒、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的基础上,在沉陷区建设水田130亩,实行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往年因水泡几近绝收的130亩地,今年水稻亩产量达到1270斤。胡波说,他们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将其他涝洼地全部改造成水田,不仅解决因水涝而减产或绝收的问题,还能稳步增收。
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在强力打造农业产业发展、全力抓好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努力抓好环境整治工作,两年来,先后栽植五角枫、金叶榆等景观树1200余棵,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五)
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兴、经济强。胡波深知这一道理。在全面抓好村里各项工作的同时,他又开始了新的谋篇布局。
为持续强化农业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助推果蔬品牌转型升级,胡波积极主动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联系,寻求技术上的帮扶。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表示,愿意为农丰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并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合作社指导工作。同时,他们与草莓、蓝莓、油桃等果蔬的主产区丹东、大连等地科技人员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科技专家的指导与帮扶,为发展中的农丰合作社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吕家店村农丰合作社十分注重人才引进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乡土人才队伍。目前,合作社引进管理人员6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3人,平均年龄35岁。培训当地农民技术人员70余人。
(六)
吕家店村近三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村民们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一不融入了胡波的汗水和心血。2021年,农丰合作社主导产业是种植红薯。尽管村民们有种植红薯的经验,但之前都是小打小闹,够自己家吃个新鲜就行了,大面积的种植还是第一次,如果失败了,该如何同村民们解释,胡波不知道;相反,自己担起的责任有多重,只有他心里清楚。从红薯苗种植当天开始,半个多月的时间,他没在家里住过一晚。他把行李装在车上,开着车一块地一块地,一遍又一遍地去巡察,哪片地该灌水了,哪块地该施肥了,认真地做好记录。困了、累了,就在车里休息。红薯成熟的季节,白天有工人护理,晚上他就主动担起护青的责任,开着车一遍又一遍地巡视。他心里装的全是合作社和村里的事儿。
现今,稳步发展、日渐走向成熟、不断壮大的吕家店村及农丰合作社的产品已经注册了“阜浩”“薯啾啾”等商标品牌,成立了硕丰企业管理责任有限公司和跃丰电子商务责任有限公司,打造乡村旅游业的长远规划也在稳步推进和实施当中。相信吕家店村在胡波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拓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