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庄稼汉刘作全倔强地读了19年。
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一个整洁的农家小院,既是刘作全的家,也是八家子镇的“农家书屋”。
20个书柜上,按农技、医卫、法律、少儿、生活十几个类别,整齐地摆放着15000册图书。小小的“农家书屋”,每个月借阅量200本以上。
1954年出生的刘作全只有初中文化,但靠着一手出色的木匠手艺,日子过得殷实,“能有这个手艺和眼界,读书看报功不可没。”
2003年,爱看书的刘作全有了办书屋的念头。他开玩笑地说:“最开始,是想和酒桌、麻将桌抢人。我合计着能拉过来几个人看书,总比喝得醉醺醺强。”
说干就干,刘作全把自己房子腾出一间,1000多册藏书也成了八家子镇的公共财产。
刘作全深知,读书需要静心。对农民来说,这远没有喝酒、打麻将有吸引力。他说:“农民缺什么,我的书就补什么。脱贫致富,每户人家都关心,我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乡亲们,书中真有‘黄金屋’。”
与其他乡镇书屋坐等读书人不同,刘作全在拖拉机上装个木箱子,“流动书屋”在八家子镇18个村屯经常转悠。在和大家熟悉的过程中,他得知郭立刚养牛就送去《如何养好肉牛》;王立军家的猪病了,急忙拿来《畜牧兽医》;许艳春家的孩子上学了,《小学数学》练习册又多了一个读者。
村民孙国龙已是书屋的常客,他说:“现在新知识、新科技太多,不学习就种不好地、养不好猪,发不了财。我经常来作全大哥这看养猪技术书。”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