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报首页
 
 
2021年01月15日
 
政府工作报告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吴青林
2021-1-15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取得成就及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县发展历程充满挑战、极不平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持续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夯实基础、转型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近1/3,年均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15亿元,年均增长1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8%,是2015年末的1.26倍;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分别是2015年末的1.45倍和1.36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培育产业、优化布局,经济结构更趋合理。新能源、农产品深加工、铸造、氟化工等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建兴金属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培育了花生、杂粮、畜牧三大产业集群,构建了设施农业、果树庭院、循环经济等七个产业园区,打造樱桃、中草药、特色林果等十个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1%,年均增长14%。

——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大棚房等清理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凯旋国际等一批精品商住小区相继建成,东梁伊吗图棚改等安居性保障工程稳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新建、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267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4170公里,是2015年末的1.2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群众福祉大幅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楼房标准化教学办公。人民医院住院部、蒙医医院和中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年人均增加1740元。投入专项扶贫资金5.51亿元,实施产业脱贫项目1834个,2018年末整县脱贫退出,今年如期实现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统领,1368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集中办理。新增市场主体1.9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政府机构等改革顺利完成。成立城投、交投、水务等国有公司。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转化科技成果20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精细管理、落实责任,执行能力全面加强。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化解政府债务8.1亿元。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52件、政协委员提案473件,办复率达到100%。公开政府信息1.56万条,民心网、8890服务平台办结群众诉求1.45万件,政务信息考核连续五年排名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坚持守好“主阵地”,发展质效在稳步提升中续写新篇。主要指标逆势增长。预计到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52.7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9亿元,增长25%。对外开放实现突破。投资58.6亿元的正大集团百万肉猪新农业4.0产业扶贫示范全产业链等16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额达261亿元。签约落地“飞地项目”37个。招商引资到位额21.6亿元,增长10.2%。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全县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都创新材料等21个亿元项目动工建设;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氟托二期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达效;众辉二期等6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纳入储备库。

这一年,我们坚持走好“转型路”,三次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向好。工业经济转型突破。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105亿元、20亿元,分别增长17.9%、15.6%。完成“个转企”149户,国华风电等6户企业实现“小升规”,汉道化工、方胜饲料、凯莱英医药3户企业实现“规升巨”。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8万元。金猪伟业、禾兴牧业等一批投资大、标准高的农业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小粒花生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的5个项目县之一。阜新镇被确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主体。化石戈小米纳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第三产业培育壮大。于寺镇官营子村、七家子镇毛岭沟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佛寺镇佛寺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县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最美县域。十家子荣获“辽宁省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玛瑙制品线上销售突破10亿元。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成功获批。

这一年,我们坚持下好“统筹棋”,城乡布局在品味提升中彰显魅力。城区面貌焕然一新。91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商品住宅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铺设城区道板2万平方米,增植花箱盆景900余套,设立公益广告围挡5224延长米,安装民族特色灯饰424盏,城区市容市貌和功能品味同步提升。农村环境明显改观。累计清理农村垃圾25.37万吨、“三堆”10.2万个、沟渠892公里,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2300座,发放垃圾分类桶28600组。河长制工作稳步落实。建设镇德一村、于寺镇官营子村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造供热管网5公里,新建城内水冲公厕6座。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27公里。改造危房1870户。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4处。排山楼金矿智慧矿山作为全县首个5G应用项目正式落地启用。

这一年,我们坚持耕好“责任田”,三大攻坚在纵深推进中不断突破。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全年化解政府债务2.3亿元。深入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成功组建城乡建设投资集团公司,被列为全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试点单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686户,增长24.6%。精准脱贫有力推进。投入扶贫资金1.57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52个,开展贫困户禽类抗旱减灾养殖项目4179户,户均增收15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覆盖率达39.03%。全县现行脱贫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如期兑现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庄严承诺。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203件交办案件全部整改销号。细河高台子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秸秆焚烧网格化管控成效明显。关停整治“散乱污”、工业炉窑企业54家。重点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实现全覆盖。

这一年,我们坚持谱好“幸福曲”,民生福祉在持续增进中再获成效。社会事业推进有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稳步开展。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县民宗局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大板镇政府被授予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社会民生保障有力。十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兜底落实城乡低保和残疾人员“两项补贴”。建成于寺镇等8家省级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第九轮辽宁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全市考评第一。社会稳定维护有方。“村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全面完成。非法采砂、乱捕滥猎、超载超限得到有效遏制。连续2218天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1.1%。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及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工作重要指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乡建管、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为全县转型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一)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两区四园一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680亿元。

(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致力于打造阜新最优、省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到202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户,招商引资到位额、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0%、7%、7%以上。

(三)区域发展实现新进展。全面形成以“两区四园一产业”建设为龙头,以“四个产业中心”建设为重点,以“三个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构建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备、产业特色鲜明的城乡发展格局。

(四)生态文明获得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1.2%,较“十三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单位GDP 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五)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积极扩大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2%以内。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六)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水平明显提升,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1年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4.9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8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3亿元,增长20%;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9198元、33340元,分别增长8.3%、8.1%。

从目前形势看,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要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项目驱动,积蓄振兴发展后劲。一要狠抓项目招引。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千方百计引进一批补短板、强链条的优质项目,推进新兴铸管等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招商引资到位额23.8亿元,增长10%,二要聚焦重点项目。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推进正大集团、远景能源、亿良丰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确保金凯化工等28个50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投产达效,研发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65个。三要突破要素保障。争取230公顷土地规划指标落地,做好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占补平衡收尾。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储备项目前置要件,做好突破辽西北、抗疫特别国债等接续性政策承接准备。

(二)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一要稳定工业经济运行。全面落细上级减税降费政策,用好用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扶持“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实现120亿元、22.8亿元,分别增长14.3%、14%。二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保持花生、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年内流转土地25万亩,新增高效农业10万亩、设施农业3100亩。叫响饲料玉米、马铃薯、阜新花生、化石戈小米等地标农产品品牌。三要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抓好乌兰木图山麦饭石温泉小镇建设和海棠山基础设施提升,确保瑞应寺时轮金刚祈福园对外开放。对接辽旅集团等域外企业和社会资本,启动十家子玛瑙产业“人工智能工厂”建设。

(三)统筹城乡建管,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一要提升城区品质。抓好街巷路配套设施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包装申报,全面完成城内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铺设燃气供热管网2.9万米。城区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力促城区卫生和道路交通环境全面改善。二要完善村镇设施。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养护工程290公里,新改建供电线路400公里。改造户内水冲厕所2300座,增设分类垃圾桶1.75万套。三要加强生态建设。全力抓好燃煤锅炉取缔、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散乱污”及工业炉窑企业整治。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依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启动推进污染地块治理,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恢复。

(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要持续惠民富民不放松。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认真办好民心实事。①投资2.7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0.8万亩;②投资50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120公里;③发放4930万元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项目;④投资2660万元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70万亩;⑤投资1300万元推进人民街北段道路拓宽工程建成通车;⑥投资1235万元改造城乡厕所2305座;⑦投资600万元实施体育公园建设及玉龙公园提升改造工程;⑧投资500万元完善城区道路、排水、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⑨投资500万元实施全县公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提升工程;⑩投资200万元实施县蒙医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项目,推进全县核酸日检测能力提升至15.5万人;公教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8%提高至12%;新招录事业编制人员100名,解决毕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二要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继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易致贫人口帮扶。保障企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残疾人两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严格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三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维修校舍3.3万平方米,扩建幼儿园2所。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久战。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实施3570惠民工程等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蒙古语文的保护、传承、使用。

(五)聚焦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转化科技成果6项。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鼓励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新创业。二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试点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审批办事环节、办理时限在压缩25%的基础上力争再减少10%。继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做强做优县城乡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三要推进社会创新治理。规范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权益保障渠道,促进信访秩序持续向好。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狠抓关键时期、敏感时段维稳安保,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最好的方式是只争朝夕,最好的落实是一抓到底,最好的行动是说到做到。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锐意进取谋发展。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勇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动员政府系统全体干部敢想敢干、勇争一流。深入对标先进,增强新理念、打开新视野、促进新发展。

(三)全心全意优服务。把服务群众作为头等大事,努力让政府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思想,把更多财力用于惠民生、促发展。

(四)清正自律葆本色。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