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刊     <<上一版    
  榜样在身边   感...
 
 
 
数字报首页
 
 
2020年12月10日
 
榜样在身边   感动润心田
——全国“最美公务员”张彪先进事迹学习体会文章选登
2020-12-10
 

榜样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张彪同志36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履职尽责,集中体现了司法行政系统干部的优良品质,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忠诚信仰者、司法为民的模范践行者、公平正义的坚定维护者、牢记初心使命的率先垂范者,是身边的先进典型,更是全县广大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张彪同志的同事们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鲜活的事例,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讲述心目中的张彪,也让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张彪、学习张彪。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彪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一部生动的教材,给人温暖和力量。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将立足岗位,务实创新,严于律己,学先进、争先进,深入开展学习宣传张彪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榜样如旗,引领奋斗脚步。全县广大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学习楷模先进事迹,凝聚强大奋进力量,共同谱写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报特开设专版,选登四篇相关学习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学习“彪哥”好榜样    争做“最美公务员”

 

近日,我收看了全国“最美公务员”发布会,感触很深。张彪同志是我们的领导、同事,更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张彪同志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6年来,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服务、实实在在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可学、可敬、可亲。

他把工作做到了百姓的炕头、地头和心头。正如张彪同志所说:在农村,家挨家,户挨户,地挨地,垄挨垄,避免不了发生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矛盾都得有人管。而这个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是体现司法公平正义的大事,是践行一心为民的大事。在工作中,我会学习张彪同志对待百姓纠纷的态度,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首要价值,把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用心、用情、用法去解决矛盾纠纷,用真心、爱心、耐心把群众工作做到百姓的炕头、地头和心头。

结合纠纷实际,巧用“妙招”,事半功倍地解决矛盾纠纷。张彪同志说过:调解可不是和稀泥、讲好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咯。要根据不同的纠纷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随机应变。在基层司法所工作,化解民间纠纷,仅靠讲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还要灵活运用“无声式”调解纠纷、“拉家常式”调解纠纷等方式进行调解。只有这样,人民调解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彪哥”,做“彪哥”,是“彪哥”。多年来,张彪同志始终以扶贫、济弱、助残为己任,全面提升保障群众能力。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和部门推动建立了4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和390个工作点;在全局第一个主动亮出“共产党员先锋岗”,挂牌服务百姓;开设农民工“绿色通道”、推广“蒙汉双语”接待等。一系列高效、务实、贴心的举措,切实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让贫弱者享受到了法治的阳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以张彪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张彪同志忠诚担当、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当好理想信念的“坚守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清正廉洁的“践行者”,争做新时代“最美公务员”。

(县司法局王府司法所   董超男)

 

不忘初心 担当尽责

 

12月6日,我收看了全国“最美公务员”电视节目,进一步了解了县司法局张彪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不忘初心,人民至上。张彪同志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6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勤勤恳恳服务、实实在在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司法行政干部的奉献精神。思其根源,张彪同志从未忘记入党时的誓言,初心不改,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同为党员,我要像张彪同志一样,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服务。

担当尽责,公平正义。在36年的工作中,张彪同志先后调处了3800多个案件,平均3天就处理一件。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深知每个案件交到张彪同志手中时,都是各镇村经过多次处理没能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时间久,难度大,纠纷焦点尖锐,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存在“民转刑”的可能。但是,张彪同志没有推辞,他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功将每一件难办的案件办好,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同时,在每个案件中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和社会的正义,让基层普法者的身影走遍了蒙古贞的山山水水,为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树立了鲜明的标识。

学习模范,开创新局面。学习张彪同志,就要以张彪同志为榜样,树立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公平正义的执法风向标,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牢记入党时的誓言,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我将积极加强业务学习和党性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以村民评事说理点和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平台,充分发挥村民评事说理员、一村一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积极定期开展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将“彪哥”精神落到实处。

(县司法局大巴司法所所长     齐金权)

 

 

勇于担当    一心为民

 

作为一名司法战线的新兵,我在没来到县司法局工作之前就知道局里有一位说实话、办实事的“彪哥”,看过他和奥运冠军一起拍摄过的宣传画,也经常听人提起这样一句话,“有事咱就找彪哥”。

今年年初,我幸运地被选为“彪哥”先进事迹展室的讲解员,这让我更加近距离地了解了“彪哥”。

当我第一次打开“彪哥”先进事迹展室的那一刻,他30多年来的一张张工作照片,一座座充满荣耀的奖杯,一面面凝聚认同的锦旗,一个个凝结汗水的证书,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撼。与此同时,我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责任”二字刻在了我的心头。随后,我翻阅了所有关于张彪同志的事迹材料、新闻报道、视频资料,并认真聆听他的课程以及事迹报告,加之平时主动与他沟通交流,我对“彪哥”有了更深的了解。

工作中,“彪哥”是个十足的“工作狂”,拥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县30多个乡镇的382个行政村,累计行程30多万公里,放弃了500多个休息日,处理全县各类疑难信访案件3000多件……他凭借多年的经验总结出调解工作的十步法,利用这十步法他将一个个剑拔弩张的场面平息下来,使一个个冤家对头成为了好朋友。多年来,他共获得各级各类荣誉40多项;如今,他又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务员”,并受到了国家司法部领导的接见。

他说,这个荣誉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彪哥”团队的荣誉,更是整个司法系统的荣誉,是所有从事司法行政事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却知道,这一荣誉的取得是他30多年来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是他无私的奉献与担当,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和努力换来的。

这次领奖回来,他在和我们这些同事分享喜悦的同时,还认真地对我们说,这份荣誉代表的仅仅是过去,而不代表将来,以后我们身上的担子会更重,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继续为司法行政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彪哥”的事迹不断鞭策我努力学习、勇于进取,我将以“彪哥”精神为动力,为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县司法局   沈红艳)

 

胸有愚公志 心中有人民

 

最近,张彪同志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光荣称号。身为张彪的同事,我感触颇深——先进人物就在我们身边,模范的事迹并不一定多么伟大,而是在平凡中见证着伟大。张彪同志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因为在他心中有着牢固的群众观念,时刻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有着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立足本行,扎根基层一线,长期坚持,一干就是三十六年,甘于平凡,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组织上的信任,获得了今天的荣誉。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也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愚公精神,是我在张彪同志身上看到的一个巨大的闪光点。正因为有了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张彪同志从事调解工作三十多年,行程就有三十多万公里。张彪同志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个人的心中若是惦记着个人得失,就不会有这种担当,就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人民群众也就不会有事找“彪哥”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雷锋不例外,张彪也不例外。若不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疾苦,我们很难理解那些义无反顾的逆行、夜以继日的奋战,以及不惧生死的勇气。岁月静好时,他们如一盏盏蜡烛,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危难来临之际,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便立刻汇聚起来,如太阳般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当我们回顾张彪同志的感人事迹时,不难发现,正因为他胸有愚公志,心中有人民,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在他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名共产党员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多么重大。他的事迹时刻激励着我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司法战线更加美好的明天。

(县司法局    汤晓东)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