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注入专业力量 守护留守儿童
  “就”在金秋  “职”引未来
  敬老传美德
  温情暖桑榆 银龄助振兴
  小酸枣变身“金豆子”
  (上接一版)
  点草成金正当时,秸秆综合 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10-30
 
(上接一版)
2025-10-30
 
(上接一版)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品牌化智能化赋能增值。在经济作物与特色农业领域,亮点纷呈。作为“东北花生第一县”,全县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占全省四分之一,高油酸花生等优质品种,其市场价格比普通花生高出约20%;杂粮种植面积保持30万亩,“阜新杂粮”通过绿色、有机认证打响品牌;设施农业作为辽宁省“一号工程”,全县占地面积达4万亩,2025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7490万元,更新改造日光温室近2000亩,为高效作物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畜牧业势头强劲。2024年末,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645.2万头、80.9万头、845.6万只、7660万只,肉蛋奶产量稳定增长,连续18年荣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24年,农业农村部批建的中国唯一国家生猪市场投入运营。同时,投资3200万元的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竣工,24家畜牧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80%,实现生态与效益双赢。
        政策资金精准滴灌,机械化水平领跑全省。“十四五”期间,我县累计落实涉农补贴资金23.94亿元,涵盖耕地地力保护、生产者补贴等,有效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争取农机类项目资金6.15亿元,推动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38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35.6%。目前,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9%,玉米、花生耕种收机械化率分别达96.4%、100%,29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让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生猪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辽宁省农业特色县”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这座农业大县正以更稳健的步伐,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持续迈进。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