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云南省文山市城乡规划局原局长刘承宇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受贿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刘承宇是一名“老规划”。在他20年的工作经历中,有16年都是在城乡规划局工作的。虽然他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干得风生水起,但他自己的人生“规划”却一塌糊涂。最终,他偏离正道,走上了歧途。
规划部门承担着确定城市规划和发展方向、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规划局“一把手”的刘承宇,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一些老板们首先瞄准的“猎物”。
某房地产公司为了加快开发项目资料的报送进度,特意派人送了1万元现金到刘承宇的办公室。刘承宇立刻调整了这家公司资料的审查和报送进度,为该公司“节省”了大量时间。
某电子有限公司在建设广场电子显示屏时,因工期紧,急需报送规划方案通过审查和审批。公司法人吴某某来到刘承宇的办公室,悄悄塞给他2万元现金以求“关照”。在刘承宇的“优先”安排下,吴某某的规划方案很快就“批”了下来。
“在办公室收钱很安全,不管三万五万,一个包就装走了,没有人会注意。”收钱收出“经验”的刘承宇,认为办公室才是收钱“最保险的地方”。刘承宇在办公室明面上是谈论协调工作,实则干着收钱敛财的勾当。一些老板也猜透了他的心思,无论是找他谈事“表示一下”,还是逢年过节递上红包,都选择在他的办公室进行。就这样,办公室成了刘承宇肆无忌惮收钱的“避风港”,也成了他和一些不法商人的权钱“交易所”。
刘承宇曾担任过多个领导职务。不管是任规划局副局长、政府办副主任,还是任规划局任局长,对他而言,收钱没有“中场休息”。他利用手中权力,多次在办公室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的现金近百万元。他把收来的钱全部用于偿还个人贷款和购买房产。
“如果你‘钱不到位’,他不给办事嘛。”某地产公司老板蔡某某在与刘承宇的多次接触中,总结出了一条交往“法则”。刘承宇收受蔡某某的11万元现金后,安排专人盯着蔡某某的项目审查审批、报送进度,完全充当了蔡某某的“马前卒”和“急先锋”,为他协调各方、左右周旋。
“在这10年间,和我有经济来往的老板有38人,都在办公室给我送过钱。”收了钱的刘承宇在规划审批、验收、调整、报批等方面放松要求,加快项目进度,为多家企业和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刘承宇还违反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对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意见不作整改落实,伪造会议纪要欺骗组织调查,为某企业违规发放工程验收证,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只要有托请人找到刘承宇,不论老板身价是高是低、不管实力如何,他一律收钱“办事”,来者不拒、大小“通吃”。
从第一次在办公室收钱开始,侥幸的种子就在刘承宇的心中生根发芽。他认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而且每收一笔贿赂后似乎都没有出现过问题。直到房地产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接连被曝光,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还是“寄希望”于多年来“称兄道弟”的老板们能够守住“秘密”。殊不知因利而聚的“围猎者”,到头来却成了因利而散的“围攻者”。
“之前看了一些警示教育片,当时认为那些事儿离自己还很远。”刘承宇曾经也有过向组织主动坦白的念头,但侥幸心理占了上风。于是,他每天诚惶诚恐、度日如年。“怕纪委的工作人员找自己谈话,也怕接陌生人的电话。”直到被留置后,通过专案组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刘承宇再也绷不住了,心理防线彻底坍塌,全部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松和平静过。”把自己的问题全部交代清楚后,刘承宇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