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日的午后,记者再一次来到阜蒙县“三沟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走进记载着那段“战天斗地”历史的“三沟精神纪念馆”,顺着时间的主轴,通过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残旧的什物以及百余件文献资料,追溯发源于蒙古贞大地的“三沟经验”,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沟精神”。
“三沟经验”即阜蒙县七家子镇毛岭沟的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经验、蜘蛛山镇塔子沟的河边造林防风固沙经验、招束沟镇拉各拉村的治理坡耕地防治水土流失经验。“三沟经验”得到推广并丰富内涵后,升华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三沟精神”。
时间再回溯,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阜蒙县境内曾水草丰美,然而到清朝中末期以后,过度的放垦使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灾害不断发生。“一进毛岭沟,步步踩石头。山上没有树,山下田不收。岁岁受饥寒,辈辈当马牛。”一曲旧民谣,勾勒出近代以毛岭沟为代表的蒙古贞大地部分地区苦瘠贫薄、干旱缺水的景象。 (下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