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辽宁省农业大市,阜新市始终积极引入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打造出辽宁省首个全生命周期无水层、不起垄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区,可节省用水60%以上,对缺水地区水稻高效节水种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还通过引入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破解了辽西北地区以往种植密度偏低、田间管理粗放导致的产量不稳、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形成了“围绕示范建龙头—依靠龙头壮市场”的产业化格局。
今年,辽宁省阜新市玉米有了高产新技术?还能精准调控水肥一体灌溉?
8月28日,记者走进阜新市,深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的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一探究竟。远望,差别便一目了然,相比普通种植的玉米,示范区的玉米齐刷刷两米多高,如挺拔的竹林;近看,玉米根部牢固、秸秆粗壮,穗棒籽粒饱满如黄灿灿的珍珠……
在阜新县王府镇河东村的辽宁天阜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阜新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赵志坚介绍:“这片地是我们今年玉米密植技术示范区,铺设在垄沟间的黑色滴灌管,就是实施这项技术的关键。”
什么是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在田间如何应用?效果如何?面对记者的疑问,项目区负责人、辽宁天阜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思远现场给出了专业解答:“这项技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团队,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十项重大新技术,是今年辽宁天阜公司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的技术之一。这项技术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对玉米生长期实施精准施肥与给水,借助压力系统将水溶肥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通过滴灌管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可以准确地定时定量控制灌溉,可节省用水45%至55%,节省肥料用量30%至50%,节省劳动力90%,增产30%,还通过玉米密植,进一步提高产量。”
阜新市是辽宁省农业大市,202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9.3万亩,较2022年552.77万亩增加6.53万亩,预计粮食产量有望达到55亿斤。
为了进一步提高阜新市玉米单产水平、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和种植效益,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阜新市提出玉米种植新模式、新路线,在阜新县建立2块农业示范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减轻病害、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