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葱农”走出致富路  日子越...
  体验办事“流程”  疏堵点解...
  筑牢监管防线  守好燃气安全
  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新闻速递
 
 
 
数字报首页
 
 
<<上一篇     2023-9-1
 
新民镇白塔沟村
“葱农”走出致富路  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9-1
 

夏末秋初,在新民镇白塔沟村,千亩大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近年来,白塔沟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引导村民种植旱地大葱,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多年来,白塔沟村利用距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裸地蔬菜种植,自1990年开始栽植旱地大葱,已有30多年的种植经验。目前,已形成集育种、育苗、栽植、销售的全产业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价格的日渐看好,大葱种植户的收益也越来越高。

白塔沟村大葱种植户李鹏云介绍:“正常年头,好地块儿亩产七八千斤,不好的地块儿五六千斤。这几年市场价格还行,如果每斤按一元钱计算,一亩地能出六七千块钱,纯利还能挣四五千块钱。要是好年头的话,还能比这好一点。旱地葱没有水分,冬储相当有分量,所以市场竞争力非常好。”

提起村里大葱的特点,今年70岁的种葱老把式高学平夸赞道:“与其他地方的大葱相比,我们白塔沟村的大葱是甜味中带点辣,葱白紧实细嫩,脆嫩无丝,纤维少、质地脆,香味醇厚。”高学平骄傲地介绍,“我们都施农家肥,包括鸡粪、羊粪、牛粪等。大葱长得又粗又壮。平均每根葱都得达到一斤二三两,好的到一斤六七两。”

白塔沟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张丽艳一家靠着种植大葱不仅脱了贫,这几年还有了积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张丽艳家栽有十来亩大葱,年收入在六万元至八万元之间。说起栽植大葱的收益,张丽艳坦言:“通过十来年栽植大葱,家里经济宽裕了不少,不仅治好了丈夫的病,还还清了外债,摘掉了低保户的帽子。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白塔沟村栽植的大葱品种是“辽葱4号”,经过多年的培育改良,更加适合本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村里栽植的大葱个大、香浓、辣烈,肉厚心实、质地细密、耐贮存,备受市场青睐。2023年,全村大葱种植面积已增加到1000亩,预计产量1000万斤以上。大葱产业逐渐成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白塔沟村党支部还带头创办了大葱经济合作社,吸纳农户100多户,从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大葱的种植以及销售为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为本村想靠种植大葱发家致富的农户提供了坚实保障。

(季  哲)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