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但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有一些青年对待劳动的态度,与中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当代青年成长的物质环境,比父辈要优渥很多,有一些年轻人的劳动观出现了偏差。有一些家长和老师觉得劳动教育浪费时间,经常为孩子、学生“代劳”,没有让青年意识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对很多90后进行表彰,尤其对一线劳动者的认可,客观上有助于引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在见贤思齐中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传承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这些年,我们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的成绩,都是广大劳动者用双手创造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还需要继续奋斗。在这个历史过程中,青年群体应该更积极地开展工作,多一些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
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离不开青年劳动者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落实“十四五”规划,传承工匠精神,也离不开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青年产业工人队伍。崇尚劳动,应成为一种青年自觉。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期待更多青年能自觉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同频共振,涌现更多与青年有关的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精神,在劳动中奉献,在劳动中成才,在劳动中受益。
(新华每日电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