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红静 刘 超)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居民小区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县城区街道富民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服务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法,打通基层治理新通道,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落地生根,擦亮社区治理“幸福底色”。近日,就该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相关举措,记者采访了富民社区党委书记魏冰。
据魏冰介绍,富民社区以“绿色平安”为主题,打造“五六七”工程,通过实施“五个长效坚持”,开展“六大行动”,进而打造“七零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富民社区驻辖区企、事业单位 23 家,22个住宅小区、90栋楼,2片平房区,现有居民 3069户、8041人,社区在职党员345人。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带动更多退休人员、志愿者等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让小区实现共治共享。
目前,富民社区通过自上而下构建的组织体系,通过支部建在小区、党员沉到楼栋、服务融入楼层,推动党员干部进小区、进楼栋、进家门,当好居民“服务员”。同时建强网格长、网格员的作用,及时收集解决居民诉求,实现巡防在网格内开展、隐患在网格内排查、信息在网格内搜集、矛盾在网格内化解、问题在网格内解决。通过党员干部日常“走”、居民代表频繁“走”、专业人才定期“走”,全年共解决上报问题80余起,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好工作机制。
同时,为发挥好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同步依托各职能部门和群团力量,先后开展义诊、知识讲座、招聘和就业指导等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本年度义诊活动覆盖人数约150余人次,为70岁以上老人申请制作防丢失手环20个,安全生产宣传12次,普及居民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2次,定制宣传板22块,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动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魏冰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发挥好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实干的情怀放在心上,继续以服务居民为己任,关注民生问题,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社区的法治和进步贡献力量。本报讯 (记者 谢红静 刘 超)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居民小区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近年来,县城区街道富民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服务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工作法,打通基层治理新通道,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落地生根,擦亮社区治理“幸福底色”。近日,就该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相关举措,记者采访了富民社区党委书记魏冰。
据魏冰介绍,富民社区以“绿色平安”为主题,打造“五六七”工程,通过实施“五个长效坚持”,开展“六大行动”,进而打造“七零社区”,全面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富民社区驻辖区企、事业单位 23 家,22个住宅小区、90栋楼,2片平房区,现有居民 3069户、8041人,社区在职党员345人。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带动更多退休人员、志愿者等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让小区实现共治共享。
目前,富民社区通过自上而下构建的组织体系,通过支部建在小区、党员沉到楼栋、服务融入楼层,推动党员干部进小区、进楼栋、进家门,当好居民“服务员”。同时建强网格长、网格员的作用,及时收集解决居民诉求,实现巡防在网格内开展、隐患在网格内排查、信息在网格内搜集、矛盾在网格内化解、问题在网格内解决。通过党员干部日常“走”、居民代表频繁“走”、专业人才定期“走”,全年共解决上报问题80余起,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良好工作机制。
同时,为发挥好社会组织协同作用,同步依托各职能部门和群团力量,先后开展义诊、知识讲座、招聘和就业指导等活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本年度义诊活动覆盖人数约150余人次,为70岁以上老人申请制作防丢失手环20个,安全生产宣传12次,普及居民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2次,定制宣传板22块,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动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魏冰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发挥好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实干的情怀放在心上,继续以服务居民为己任,关注民生问题,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社区的法治和进步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