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抗日英雄徐福与他的家国传承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2025-8-18
 
扎兰营子镇冷汤村的赤子魂
抗日英雄徐福与他的家国传承
2025-8-18
 
(上接一版)
80 多岁的徐广富是徐福的侄子,他的记忆里,二叔徐福的形象来自父辈的讲述。“二叔牺牲时才36岁,我那时还不到 10 岁,可村里老人们总说,他是个敢为穷人出头的硬汉子。”
“九一八”事变前,地主老财欺压百姓,徐福就敢站出来顶撞:“都是爹娘生的,凭啥你能作威作福?”他帮佃户要被克扣的粮食,替贫农挡过催租的鞭子,村里的穷苦人都念他的好。“后来鬼子来了,他说‘欺负咱的,不管是地主还是鬼子,都得跟他干’。”徐广富说。
徐福的孙子徐军,从小听父亲徐海生讲爷爷的故事。徐福牺牲时,徐海生才16岁,两个姑姑一个14岁、一个12岁。“父亲说,那时候家里不敢留他,今天躲在东头亲戚家,明天藏在西头老乡家,就怕鬼子报复。”徐军这些年总往市、县党史部门跑,去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查资料,找村里的老人唠嗑,把零散的记忆记在本子上——“别人可以忘,咱后人不能忘。”
1931 年出生的贾宝志生前曾跟徐军讲过一段越狱的往事:徐福攻打县城失败后,被日军抓进新邱的临时监狱,酷刑没让他低头。放风时,他偷偷藏起一把剪刀,夜里就借着月光挖土墙,土块一点点攒起来,终于挖通了一个洞。他先让狱友们逃,自己断后。逃出监狱时,他遇到一位挑担的老人,连忙换了衣服,装作老人的样子才躲过搜捕。
“爷爷出来后,没回家,直接去串联队伍了。”徐军说,“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跟鬼子干到底’。”
1945年春,徐福悄悄回家探亲,却被日本人收买的名叫平推的叛徒枪杀。那个曾在战场上无畏冲锋的英雄,倒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血脉中的赤诚
徐家后人的家国传承

冷汤村的田地里,徐广富和徐军家的大田长势正好,徐军养的几十头牛在栏里悠闲反刍。“前辈们流血,就是为了咱能安稳过日子。”徐军说, “把日子过好,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这份朴素的认知,藏着徐家后人对“家国”最实在的理解。徐广富的儿子徐爽是村里的治安主任兼民事调解员,谁家有矛盾、邻里有纠纷,他总第一个到场。“我父亲说,徐福叔当年护着乡亲,咱现在也得护着冷汤村的安宁。”
徐军的儿媳杨微是村妇联主任,还是村里的网格员。 “老一辈人反抗日本侵略者,就 为了子孙后代有太平日子。现在太平了,咱就得为村里多做点事。”
在冷汤村村委会,徐家人的身影总在忙碌。他们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行动延续着徐福的精神——就像当年徐福为乡亲出头、为国家抗争,如今的他们,为村子的安宁、为乡亲的幸福奔波。
夕阳落在冷汤村的山岗上,徐福的埋骨之地草木葱茏。时间默默流逝,风里依旧带着他的故事,土里依旧藏着他的赤诚。从农民到英雄,从抗争到传承,徐福和他的后人,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最动人的家国篇章——英雄从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融入血脉的力量,是代代相传的赤诚。
铭记他,便是铭记那段不屈的历史;传承他,便是续写今日的安宁与荣光。
(李 丹)
 
© 蒙古贞日报 版权所有     辽公网安备 21092102000014号